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句子默写(共3小题)

1、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2、诗文默写填空。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5)酒入愁肠,       。(范仲淹《苏幕遮》)
3、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独坐幽篁里,      。(      )《竹里馆》)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韩愈在《晚春》这首诗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百花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诗句是       ,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三月的江南是飘着小雨的季节。②这种梦幻méng lóng(   )的景象真可谓是“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③烟雨中,香雾袅袅的寒山寺暮鼓晨钟,似乎诉说着悠悠往事;绿柳披佛的金鸡湖烟波迷茫,仿佛yùn niàng(   )着冰墨长卷;            ;落叶满地的平江路诗意浪漫,犹如吸足了阳光的地毯。④烟雨姑苏,无论是湖光山色,还是亭台楼阁,总有一暮美得让你心醉。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méng lóng        yùn niàng      
(2)找出文中有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3)第①句有语病,应改为: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使上下文连贯。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小苏和朋友们一起参与了野外生存训练营,为了安全,每人配备了手机。在定向越野活动中,小苏和朋友们分别走了不同的路,虽然专业人员没有随行,但他们却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小苏他们的位置。在总结会上,专业人员告知了原委。

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和基站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

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

请你说说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哪几种具体的方法来进行手机定位,从而确定小苏他们的位置。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1、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虎妞:虎妞用假孕方式欺骗,衬托出祥子的单纯、责任心;虎妞难产而死的结果,推动情节发展;虎妞作为车夫女儿压迫车夫,反映社会黑暗。 B . 小福子:祥子不敢和她结婚,反映祥子性格中懦弱多虑的一面。小福子的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祥子堕落的进程。 C . 孙侦探:他在祥子“一起一落”和“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中都出现了,使小说前后呼应,而且推动情节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的敲诈,逼得祥子走投无路,最后与虎妞结婚。他的出现充分反映当时兵荒马乱、兵匪横行霸道的社会现实。 D . 阮明:他出卖曹先生,牵连祥子被孙侦探敲诈。最后一回中,阮明被祥子以60元出卖,衬托祥子彻底堕落后的无耻丑陋的灵魂。使小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他的存在,也反映了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2)阅读《骆驼祥子》一书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虎妞给他冲了碗姜糖水,他傻子似的抱着碗一气喝完。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刷刷的一片雨声。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祥子病了。大杂院里的病人并不止于他一个。

①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②此处祥子病了,有哪些具体原因?

五、对比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

加点字

《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常用义

选项

①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A变为B被 C为了  D做、担任

鲁肃过寻阳

A赶上B到达C等到D遭遇

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假如B刚才C向着D接近

④日月广明之

A道理B引导C道路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人学知道              蒙乃就学 B . 当涉猎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C . 《易》为宗            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D . 大兄何见事晚乎        与我言论世祚兴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甲文《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用自己的读书经历来劝说吕蒙,不管多么繁忙,都要读书,读书是很有益处的。孟郊的《劝学》一诗与甲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5)甲文鲁肃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与乙文中“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不过烘托的内容有所不同。甲文是表现了吕蒙      ;乙文是为了烘托吕蒙      
(6)“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你能再写出一句古诗或文言句子来勉励自己努力学习吗?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为打赢防疫阻击战,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健康,教育部、工信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坚持学校教师线上指导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同时要求做好开学后教学与居家学习的衔接,防止以居家学习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

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与学习,对学校、家长、学生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将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考验。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1

(材料二)

疫情期间,本人连续跟踪近百节中学数学课堂,切身感受到在硬件设备准备不充分、平台技术掌握不熟练、在线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等诸多问题之外,线上教学更深层次、更本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对于录播课程,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为主,教学目标大多基于课程标准,并结合相应的考试要求。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学过程聚焦重点内容和典型问题。为了使受众群体最大化,这类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某个具体年级。而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很大,如何保障不同认知基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此类课程的最大问题。

对于直播课程,在线教学中,老师通过平台的互动功能,利用技术可以快速地收集学生作答信息,帮助老师及时准确了解学生情况。但在课堂学生人数多时,老师给的题目只能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因为学生没有办法快速反馈更多信息。比如数学当中的复杂符号和图形等信息学生不会上传,所以老师必须将复杂问题分解,以便于学生回答。那么,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以及结构不良问题该如何在这样的课堂中实施?此外,在线教学中,老师能得到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愿意分享的学生,并且对于题目的作答情况也是只知道结论,不清楚过程。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作答时,老师可以及时观察学生的作答过程,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问题,并给出及时反馈。

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存在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弊端。但是,线上教学也具有可弥补线下教学不足的明显优势。

突出的内容优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借助于书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容易形成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线上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具趣味。

明显的时空优势。在线教育可以为师生节约路途上耗费的时间,在网络具备的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交流而不受空间限制,节约了资源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自主学习是学生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和影响而主动学习的一种状态,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个体走向成功与卓越的重要素养。线上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和主动探索的时间,可以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2020年04月28日14版,有删改)

(材料三)

疫情期是儿童青少年电子屏幕产品用时激增期,也是其视力及身心健康防控关键期。为进一步支持国家的儿童青少年近视及身心健康防控工作,首都师范大学COP团队课题组基于微信群迅速开展了网络随机调查和电话访谈工作。

调研数据显示,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大幅增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专科生、研究生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总时长(含电脑、学习机、手机、电视等)分别为6.4、9.6、13.4、15.1、16.9小时。

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属于成人,但其情况更为严重,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总时长为例,分别高达15小时和17小时。调研发现,仅在经过一周的网络学习后,至少已有七分之一以上的本科生明显感到疲倦和偏头痛。

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都属于“重度”使用,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更甚。这会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由此可能引发亲子矛盾、家庭矛盾、家校矛盾。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5课时(约1.35小时)电子学习环境,一年后即被发现引发了视力下降。当前大中小学的“重度”使用引发大范围的视力下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重度”使用还会带来失眠、偏头痛、肌肉萎缩、颈椎弯曲、皮肤疾病等;对于本专科生尤其研究生来说,由于电子产品每天用时高达17个小时,已严重挤压睡眠、饮食和锻炼时间。

课题组对北京地区本科生的访谈发现,疫情以来绝大多数同学基本上“宅”在家里,出现了50天未出过家门的案例。长期缺少自然光照会加重对学生视力的损害,而且不仅限于此,长期在封闭空间的生活、学习或工作还会带来心理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损害。对于长期的封闭空间生存状态、长期的电子产品重度使用以及网络学习负担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影响,我们都应高度重视,以积极预防学生近视、学生抑郁、家长抑郁、青少年暴力、家长暴力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儿童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的更深层次的损害。

调研显示,目前造成大中小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主要原因有:学习负担较重,生活单调,精神不充实,自制力弱等。因此,在应对上主要应采取的措施是:放慢学习进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改变学生主要阅读方式,开展纸质阅读;强化体育锻炼,参与亲子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方式;加强干预,将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指导、学习和生活方式指导等多种措施并举,并辅以保障措施和其他有益经验。

(《光明日报》2020年03月24日14版,有删改)

(1)试用一段文字介绍材料一的画面。
(2)看完了材料二,小苏和小州同学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小苏认为线上学习利大于弊,但是小州认为线上学习弊大于利,试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为他们两人的观点分别找出理由。

小苏同学:      

小州同学:      

(3)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材料三,试分析疫情期间,长期的线上课程,对青少年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链接)

因为“盯屏”不得已要增多近距离用眼;由于几乎所有电子产品入眼的光强度都会超过纸质版书籍、黑板的光线反射强度,而存在光线刺激的问题;无论是电脑、iPad还是手机,都会有一定的发光频率,这与自然光线不同,会对眼球的发育有影响。

(4)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联系上面的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如何能够做到既保证线上学习的效果,又能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及身心健康呢?
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蟋蟀鸣时易感秋

①“扯花生了!”小时听到这句话,就如同得到一个节日庆典的号令。

②时序到了农历七八月,春天时播种的花生便到了收获的季节。每到扯花生的日子里,于小伙伴而言,高兴的事情就少不了。能尝到带着土腥味的、多于牛奶般汁液的、纯纯香味的鲜花生,是这时节第一要紧的美事。

③要实现这美事,得靠自己。在大人们扯过花生的地方,总会有那么几颗深埋在地里的、不愿意随大流出来的、想要馈赠儿童饥肠的花生。仔细用小锄头刨开泥土,就会看见随着翻起的泥土裹夹着的通体黄白、肥滚溜圆的“漏网”花生。这时,小伙伴们会受到一种巨大的鼓舞,热情高涨,以至于忘乎所以。我们会拼命的刨土,弄得花生地里尘土飞扬,还自以为是那个在硝烟中冲锋陷阵的战士。别提多陶醉呢!

④当然,这样的好事、美景不是时时都有,处处都在的。小半天劳作下来,小竹篮里也就刨到那二十来颗。有时还因为自己的兴奋过度,乱丢竹篮,把仅有的一点胜利果实不知甩到何处。于是,自己只能挎着那只有几颗花生懒散地躺在底部的竹篮悻悻离去。

⑤儿童们大都忘事,当下一次大人们再次出现在花生地里时,尾随的又是一伙儿提着竹篮,扛着小锄头的孩子,而且还多带了一件工具,带盖的小鱼篓。

⑥依旧兴高采烈的刨着土儿,依旧是那么的信心满满。可刨了一阵儿,我们往往就扔下锄头和竹篮,拎着鱼篓去捉蟋蟀了。找一片扯过花生的堆满了花生藤和杂草的僻静地,小心蹲下,把手作喇叭状搁在耳后,仔细聆听那“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的声音从哪个旮旯发出。

⑦一旦听出点的眉目,几个人就会循着声音的方向蹑手蹑脚地过去。到了,把身子放低。有人轻轻把可能藏有蟋蟀的花生藤及草掀开,土块搬开。其他人,有拿竹篾帽的,有拿衣服的,如临大敌搬随时准备扑向蹦出来的蟋蟀。蟋蟀是聪明的,在小伙伴们动作的时候,它们已经销声,但没有匿迹,它们攒足了劲儿,一旦被发现就飞窜出去。弄得我们无暇四顾,扑这丢那,好不容易逮到几只,又往往是掉只脚折条腿的,哪还上得了角斗场?

⑧强抓是不行了,只能智取。我们会设法找那些钻在地道里的弄。大个的哥哥们说他们有经验,既能把蟋蟀呛出来,又不至于淹死。于是我们这些小屁孩,被指挥去提水,大个的哥哥们只管往地道里灌水。这招还真灵,就真的逮到好几只。末了,灌水的哥哥们拿了翅膀凹凸有皱褶的,尾部只有两根针的蟋蟀。把三根针的给我们这些提水的,说是男单女双,他们要了母的,把公的给了我们,因为我们辛苦;翅膀有皱褶的蟋蟀飞不远,不好玩。他们有经验,反正我们信了。

⑨真到蟋蟀斗架的时候,我们才看出来了是被骗了,我们拿的那是“战争让女人走开”的主儿。

⑩不过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大哥哥们的那些斗得七劳五伤的公蟋蟀,就会转赠给我们,我们成了战地救护员,那也挺神圣的。即便是伤员,是败将,我们也如获至宝。把它慎重地装到自己的小鱼篓里,飞也似的跑去寻找发芽的花生,用花生芽来犒劳它们。

⑪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这些从战场上下来的蟋蟀斗士们,得以延续自己的生命。重返斗场是不可能的了,但它们也总会回馈我们的辛劳。每到暗夜人静时,它们便“瞿瞿,瞿嘀瞿嘀”“唧唧吱,唧唧吱”鸣叫起来。时而高亢悲壮,似吹响战争的号角;时而如泣如诉,诉说战斗的惨烈,同僚的躺倒;时而哀怨婉转,慨叹蟀生苦短,何世重披战袍?

⑫秋风夹带着落木飘然而至,蟋蟀的“瞿瞿,瞿嘀瞿嘀”声再响,一阵秋风也就完全掩盖了它。然后雨也渐渐来了,带来的凉意寒彻入骨。斗士此时总会以跃起搏击的状态,以它的爪和腿强劲地勾牢鱼篓底,直面秋风秋雨秋凉意。

(文章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写了几件事。
(2)朗读语句,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①别提多陶醉呢!

②于是,自己只能挎着那只有几颗花生懒散地躺在底部的竹篮悻悻离去。

(3)文章从第⑥段才开始写到蟋蟀,前半部分文字有何作用?请从文章中找到相关语句作为依据,简要分析支撑你的结论。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以“蟋蟀鸣时易感秋”为题的用意。

七、作文(共1小题)

1、作文

4月,厚重的冬衣脱下,花都开好了,我们又可以沐浴在阳光下。诗人海涅说:“冬天从这里夺取的,春天会交还给你。”的确,春天除了季节上的意义外,还象征着温暖、盎然和悸动。

好像所有优美的形容词,和春天二字搭配起来,都不违和。

请以“这就是春天的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