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测试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 . 念无/与为乐者 C . 实是/欲界之仙都 D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关于《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 . 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 .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怀民亦未(qǐng)        夕日欲(tuí) B . 至承天寺(suí)        沉竞跃(lín) C . 藻,交横(xìng)        能其奇者(yù) D . 盖竹影也(bái)        相步于中庭(yǔ)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起行        康肃忿 B .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反溯流逆上矣 C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 夕日颓        实是界之仙都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①⑤② C . ⑤③④①② D . ⑤①③④②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      

②晓雾将      

③夕日欲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课外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眠觉:睡醒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然起行      

无与乐者      

起彷徨      

人问其故_      

(2)翻译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4)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
2、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四时               

② 晓雾将        

③ 夕日欲        

④ 答谢中书        

⑤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⑥ 未复有能        其奇者 

⑦ 五色交辉        

沉鳞        竞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④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两种视角,写                  ,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答谢中书书》中后一个“书”指体裁,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7)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测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