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1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字词书写(共1小题)
雁荡山峰变换多姿。白天的合掌峰,似雄鹰双翅微拢。夜(mù)1) 降临,移步观之,合峰又成了情侣峰,少女裙裾飘(yì)2) ,似山风吹拂。
来到大龙湫,闻水声(xuān)3) 哗,一孤瀑劈空而落,脚边游鱼动静悠然。想必世间事,鱼游于水,鸟飞于天,人不拘一格,一切按自然行走,就可见(yí)4) 然。
二、选择题(共2小题)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动物 |
经典诗句 |
情感 |
鸡 |
鸡声茅店月,1) 。(温庭筠《商山早行》) |
孤寂 |
鹤 |
晴空一鹤排云上,2) 。(刘禹锡《秋词》) |
乐观 |
蛙 |
3)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
焦急 |
蝉 |
蝉噪林逾静,4) 。(王籍《入若耶溪》) |
安适 |
莺 |
正莺儿啼,燕儿舞,5) 。(秦观《行香子》) |
悠闲 |
鸦 |
枯藤老树昏鸦,6)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凄凉 |
燕 |
7) ,8)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喜悦 |
(寄语) 平平在九年级整理中,心浮气躁,常受外界干扰。阳阳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9) ,10) ”劝勉他学习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容淡定。 阳阳通过综合性整理,有了更多的收获,她想用《论语》中的句子对自己的中考复习进行自我勉励,以下三个选项中最符合情境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行走于大海 |
||||
名著 |
主要人物 |
相似情节 |
搏斗原因 |
搏斗结局 |
《海底两万里》 |
1) |
与鲨鱼搏斗 |
为救助采珠人 |
成功 |
2) |
圣地亚哥 |
为保全马林鱼 |
失败 |
|
(探究)两位主人公共同遭受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一成一败,你认为他们都是英雄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成败论英雄”的认识。3) 。 |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山水画的形象
李可染
艺术用样要求精神,艺术形象不能是普普通通的,电影摄影师对着嘉陵江上自远而近,自近而远的行船,可以摄下几百个不同的镜头,但其中最美的只有几个。一张画还要有最精粹之处——所谓“画眼”,画眼一定要特别抓紧,不能与其他一切平均对待。主要的东西可以强调、夸张,要避免面面俱到,应有尽有。竭力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
艺术家不仅表现所见,还要表现所知和所想(自己的全部经验和传统知识,以及根据客事物发展规律的推想)。中国古代艺术家描写的《仙山楼阁图》,就是把最美的建筑放在最美的环境里,这是艺术家根据现实的想象,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中国画家画黄山,绝不是站在某一个固定地点取某一个固定的角度画其眼所仅见,而是全面观察理解以后加以表现,好像是站在黄山的上空。古人说:“以大观小”,也就是这个意思。(甲)________。画家画菊花,绝不止于表现菊花,而是寄托了画家自己的感情。山水画不是照片,也不是风景说明图,风景画要比自然更美,从来人们说“河山如画”而不说“画如山河”。要建筑师来参考我们所画的楼台亭阁。我有一棵图章,叫做“不与照相机争工”,画家比摄像师有更大的创造的自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缝纫师给人们做衣服,不合身是最坏的,合身了还不够,还要使一幅能突出身体美丽的部分和隐藏丑的部分,这才是最好的缝纫师。画家对着自然景物作画也是如此。风景写生也可以叫做“对景创作”,对象只是创作资料,并非全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可以十分之七根据对象,十分之三根据画面本身需要,脱离真实不对,完全依靠真实也不对,艺术应比真实更高,更集中,更概括。形象要真实与美统一,真实使人信眼,艺术性叫人感动,要运用自己的全部修养把自然提高到更美的境界。
构图设计好了以后,可以先拣最感兴趣的最主要的东西画,一点点地加,一层层地加,加到适可而止。罗丹雕刻时就是在石头上逐渐地剥出一个人来,有时连手脚还没有剥出来,但感觉意境够了,就不再剥了。不要把什么都表现得很清楚,譬如我画“巫山渡头”,两边虚中间清楚,画中主要的东西就突出了。清楚是为了表现最精彩,最要强调的,含蓄是为了表现丰富;光清楚不含蓄不耐看,光含蓄不清楚又软弱无力,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沈石田的画不含蓄,舍蓄是和一览无余相对立的。京剧《平贵回窑》王宝钏出场时,薛平贵站在台上纹丝不动,古典戏曲中龙套不讲话,不动作,都是为了突出主体,画家要有这样的手段,一棵树可唱一出重头戏,深入观察,抓住细节,丰富它。相反,整座城市可以处理的很单纯,舍蓄。单纯不等于简单,简单往往由于忽略细节,浮现掠影,观察不深入,深入观察房子也是有性格的。根据对象的特点,沿着对象的本质夸张,就付于了对象鲜明的个性,特点只能夸张,减弱了就平淡。
山水画要讲求明度,画前要明确最亮的地方在哪里,最黑的地方在哪里。要在整体中求明暗,局部无法决定明暗,明暗不完全取决于对象,更取决于主题。马思聪说我的画黑是为了亮,说得很对,和对比相反的是“对吃”或“对消”,几种东西分量轻重一样,黑白明度一样,就达不到效果,画面无力的原因常常在于此,整体感是画家一辈子的事,为了把握整体,画面时切忌一个局部画完了,才画另一个局部,要整体地画,整体地加。
画山首先要看大的形式,再看大的转折,不要零碎,大的转折不清楚时,要仔细找出它的脉络来。画山要介于方圆之间,太圆会显得软。
(节选自《谈学山水画》,本文有删改)
山水画的形象 |
形象的选择 |
① |
艺术形象要表现所知与所想,要真实与美统一。 |
||
② |
先拣最主要的东西画,突出主要对象鲜明的个性。 |
|
③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拉沐伦河漂流
张抗抗
我见到的西拉沐伦,已是中下游地段。水势略减,趋于平缓,灰黄的河水,坦然自若地穿过两岸苍郁的灌木。河道时宽时窄时隐时现,在岸边的高地远望,像一条林中密道。
那一天下午,阳光早早隐没,从草原上吹来的风已有凉意;河面上没有闪烁的光斑,水是朴素平淡的本色,甚至显得有些冷漠。橡皮筏子下水的那一刻,只觉得身上的热气忽地被河水吸走了大半;波浪起伏,筏子颠簸起来,身子晃了晃,人就晕了,睁眼闭眼都是流淌的水。阴郁的河面,如同一条狭长的陷阱,会把人吸进去。心倏然抽紧,生出几分恐惧。
四周空无一人,孤独感渐渐袭来,在水面上形影相吊。
水流逐渐加快,如轻舟过峡,一泻数里。眼见河面朝着前方倾斜下去,形成水的梯级坡度。水势忽猛,溅起团团浪花,水下似乎布满阴谋诡计,埋伏着无数道沟壑岔口,路径纠缠纠结,像是隐形的魔爪,拽着筏子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全然没有方向可言。人在水上,对于水下却一无所知,那水看似温情脉脉,转瞬就凶相毕露。束手无策地看着自己的筏子往岸边直冲过去,一头插入密集的柳茆丛,让粗韧的柳条一根根从头顶掠过,任其拍击鞭打,却无从躲避动弹不得。几回心惊胆战,自以为山穷水尽,流水无情,只能任其戏弄摆布了。绝望之中,水下的魔怪突然大动恻隐之心,那筏子似有神助,只一个华丽转身,自行掉头突出重围,卷入另一股劲流,如同冰上速滑,瞬息间蹿出老远。等到回过神来,人已在河的中央——天高水阔,水平如镜,筏子稳稳地朝着下游航行,一时畅通无阻……如此三番四复,每一次都在险情绝境中侥幸脱逃。再一次误入歧途时,只需坦然用手轻轻撩开树枝,等着撞击河岸那一瞬的力量,将其顶开——旋转——踮脚——凌空——落地时,已在新的起点上。那一套连贯的动作,完成得如此圆熟爽利,像配合默契的双人华尔兹舞步,在河面上一圈一圈地纵情奔放。圆舞曲的乐声从空中传来,微风、鸟鸣、流水声声……
漂流着,无拘无束。若是遇到浪花翻滚的激流险滩,索性松开水中的木桨,身子一动不动,任随筏子从容漂去——它一个顺势鱼跃,从水瀑上灵巧翻过,稳稳落在水梯的下一层平缓处,衣衫上竟连水花儿都不溅一朵……
目光疑惑地透入水下,似乎隐隐看见了有关命运的昭示,或是另一种解读。
很多时候,人生,生活,就像漂流本身——当水流具有足够的运力时,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水下(或是命运)潜藏着我们无法透视的规律,要说随波逐流,其实也就是循着波浪和水流的动向,借力前行而已。
那是一段平缓的河道,几乎感觉不到水的流动。我独自一人悠荡在河上,把身子放平,躺下来,头发几乎垂在水面。雾气洇湿了我的眼睛,水声充盈着我的耳廓,水滴从我的脸颊上滚落:枕河——那一刻我的脑中跳出这两个字。我就这样枕着西拉沐伦河,摇曳、晃动、眩晕……我的身体蜷缩起来,躲藏在一个透明的水箱里,像是回到了母亲的子宫,羊水丰盈而温暖。于是,半个世纪前,曾经在母腹里的种种感受,都被一一记起并重新经历。那时初有人形,在黑暗中分分秒秒地膨胀,寻找生命的出口。就像在河心漂流,只等着那股暖流把你送去人世间……
潺潺水声对我耳语:漂流是流,漂泊是泊;不是漂泊,而是漂流……
我抬起头,头发在滴水,不知是雨是泪。青青的河岸上,有一匹剽悍的白马在低头饮水,忽而扬起脖颈,嘶声辽远;岸边的灌木丛,苍老的根部一大半浸在水里,依然牢牢地抓着河岸的泥土;一大丛紫色的雏菊开得明艳,细小的种子落在水里,也将会去漂流。远处的山峰逶迤,山顶上悬着一团浓云,莲花般地展开几片花瓣,山尖上一棵枝叶清晰的小树,深色的树影,恰好镶嵌在云朵里,似莲花的花蕊,吉祥而超脱……
我藏匿于水中,融化在西拉沐伦河的怀里。
真想这样无休无止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漂流下去,直到天荒地老。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
(本文有删改)
漂流阶段 |
漂流状态 |
内心感受 |
刚下水时 |
1) |
心生恐惧、内心孤独 |
2) |
水拽着筏子忽左忽右,凶相毕露,任柳条鞭打,动弹不得。 |
心惊胆战、心生绝望 |
再次误入歧途 |
3) |
坦然自在、无拘无束 |
飘荡在平缓的河道 |
枕河漂流 |
4) |
“那一套连贯的动作,完成得如此圆熟爽利,像配合默契的双人华尔兹舞步,在河面上一圈一圈地纵情奔放。”
A.面对生活困境,应该像漂流一样,顺其自行,借力前行。
B.面对生活困境,应该像××一样,学会抗争,争取自我。
六、课外阅读(共1小题)
湖山小记
[明]萧士玮
雨中上韬光① , 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 , 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③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春浮园集》)
【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坐落在西湖。②营卫:中医术语,这精气;③白太傅:指白居易。
难解字词 |
义项 |
加点词释义 |
息 |
A.休息。《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B.1) 。《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心。” C.叹息。《愚公移山》:“北山愚公长~曰。” |
时倚竹而息2) (填序号) |
益 |
A.更加。《爱莲说》:“香远~清。” B.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其所不能。” C.3) 。《孙权劝学》:“自以为大有所~。” |
益信“声无哀乐”也4) (填序号) |
引 |
A.5) 。《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惭,下车~之。” B.拉开(弓)。《塞翁失马》:“丁壮者~弦而战。” C.避开;退却。《赤壁之战》:“操军不利,~次江北。” |
雾树相引6) (填序号) |
初至灵隐 |
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
示例:当初萧士玮来到灵隐寺,期待一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盛景,却求而不得,一个“竟”字尽显遗憾。 |
至韬光 |
①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
1) |
②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
2)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七、诗歌鉴赏(共1小题)
送灵澈上人①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②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②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
唱出画面感:把第一句“苍苍”唱得绵长,感受灵澈上人住的竹林寺之1) (填特点);第二句“杳杳”唱得悠远,傍晚寺院的钟声响仿佛是在声声催促灵澈上人回去。 |
唱出情浓处:第三、四句编曲中,我想选一处,音调唱得最深沉最缠绵,以表现诗人离别之不舍之情。我选择“2) ”字,因为3) 。 |
八、语言表达(共1小题)
温州文化旅游局开展“我心中的温州山水文化打卡地”网络评选活动,特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请你参与该活动,于活动网页留言区推荐最具温州山水文化特色的打卡地。你可在备选区选择任一景点或自选一个景点留言,并说明推荐理由。
打卡地备选区:
①“诗之岛”江心屿 ②“天下第一水”楠溪江 ③雁荡山 ④自选景点:
“温州山水文化打卡地”推荐留言 |
|
打卡景点 |
|
推荐理由 |
要求:①景点推荐要具体,特点要鲜明,表达要顺畅;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语言力求简洁,字数120左右。
九、作文(共1小题)
《西拉泳伦河漂流》结尾,张抗抗说:“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本卷材料;④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写作助手)
写作角度 |
1.“漂流”一词的理解及生活的关联; 2.“起点”与“终点”的关系及认识; 3.“角度”或“目标”的转换带来的影响; …… |
文体选择 |
可叙事、记游,抒写感想;可议论,提出观点,触发哲思;可文学创作,联想和想象;可写读后感,书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