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字词书写(共1小题)
同学们: 人生的某个阶段,如果有恰如其 ① (A.分 B.份)的古诗文跨越时空打动我们,那是幸福的。这种打动的背后,不是“古诗文鉴赏书[jí] ② ”中总结出的“主题思想”,不是专家学者[huì] ③ 涩的专著论述中流露出的高级感,而是某种情境下自然散发出的生命[xīn] ④ 香。 为此,我们特意举办“亲近诗文”创意大赛活动。望大家积极参加。 |
二、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小鹿:我们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诗句配上图画。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①____________”就很有画面感。这样是不是很有创意?
小语:我个人认为描画还不是特别有创意,不如制作小书灯。比如,我们将“采菊东蓠下,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④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古诗文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暮色四合时点亮灯,给人雅致又温情的感觉。
小城:嗯,我赞同将古诗文与生活关联起来,这种创意很好。我想制作一副古风手机壳,将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在手机壳上,送给刚入职的哥哥,愿他在工作中一往无前,开创未来!
小鹿:“子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大家身上我学到很多。
小城:你借用《论语》总结活动体验,真棒!《论语》中还有很多句子带给我们思考与启发。比如……
我:(A)____________。
……
三、情景默写(共1小题)
(备选诗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送友人》)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阅读名著,探析批注。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因身犯重罪,断配沧州,去后存亡不保。有妻张氏年少,情愿立此体书,任从改嫁,永无争执。委是自行情愿,即非相逼。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年月日。 批注:林冲写下这封休书,是为妻子着想,还是为他自己着想? |
阅读笔记 |
|
达西的来信(摘录) 罪名一:拆散了彬格莱先生和令姐的好事 罪名二:损坏了韦翰先生的前途 ◇韦翰为人放荡不羁、恶习重重。 ◇这件事我本来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可是这一次却非得说一说不可。说到这里,我相信你一定能保守秘密……韦翰先生主要是看中了我妹妹的三万镑财产。 |
伊丽莎白的读信反应(摘录) ◇一读:简直气得不想把那封信再读下去。 ◇二读:聚精会神地忍痛读着写韦翰的那几段……越想越惭愧得无地自容。她都不能不觉得自己盲目、狭隘、偏激、荒唐。 ◇三读:读到提及她家里人的那一段,措辞固然伤人感情,然而那一番责难却也入情入理,她越发觉得惭愧。 |
批注:这封书信很重要! |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五、课外阅读(共1小题)
与元微之书①
[唐]白居易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②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礼,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③ , 此乡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而入寒窗。”至今每吟,犹恻恻④耳。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⑤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亦可自给,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此三泰也。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减)
【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唐宪宗元和十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此信写于元和十二年。②熊孺登:与白居易、元稹多有交往的朋友。③幢幢(chuáng):影子摇晃的样子。④恻恻:悲伤。⑤方寸:指人的内心;心绪。
A.足下 B.仆
称谓 |
君、尊君、① |
舍弟、家君、② |
回信概述 |
来信内容推测 |
|
一泰 |
家人具在,幸皆无恙 |
③ (概括出两点) |
二泰 |
① |
|
三泰 |
②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困惑:古代文人喜欢山水,如陶弘景、吴均等,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也布置了草堂以欣赏风景。古代文人为什么如此钟情山水?
我: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作家的秘密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①盛名不再,但很快乐。
②近来大家都说我的作家生涯结束了,肠枯思竭,难以挽回。
③一切都是我主导的。三十年来 , 我为了这悲惨结局,按照计划进行。
④当年作为作家,我功成名就,其实还可以再好一点,只要我愿意,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达到巅峰。
⑤相反,我宁愿从山巅慢慢下滑,体验下坡路的种种崎岖;崎岖只是表面,我在里面找到了温暖的世界。今晚借这封信——将铅封收好,等我死后才能打开——把我多年的秘密公之于世。
⑥我当时四十一岁 , 志得意满,有一天顿悟。我努力的目标——轰动、成名、受到全世界的肯定,顿时全都失去了意义。
⑦跟随荣耀而来的物质因素不需理会,我已经太有钱了。其他呢?掌声、胜利的狂喜、教人情愿出卖灵魂的诱人灯光?我每次浅尝,总留下一嘴苦涩。再说——我问自己——怎样才算登峰造极?很简单:你走在路上大家会转过头来窃窃私语,看到没有?是他耶!如此而已,却让你心旷神怡。要搞清楚,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比如有限的政治人物或当红女星。若是作家,要路人注意到你,可不简单。
⑧当然,也有负面效果。我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干扰习以为常:回仰慕者的电话和信、访谈、广播节目等等。我真正担心的是:我的每一次成功,不过尔尔,对为数不少的其他人来说,却是极度的难堪。我某些朋友和同僚的脸,在我最风光的那几天,让人看了好生伤心。他们都是老实、认真的好人,跟我情谊深厚,何必折磨他们呢?
⑨这才领悟,我要是执意走下去,会有新的收获,更多的桂冠加顶,付出的代价是伤了许多或许不应该被伤害的心。诸多痛苦都可以我到慰籍,唯有遭嫉妒啃噬的伤口是最血淋淋、最深的,难以愈合。
⑩疗伤,是我该做的,于是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的成功给大家心中带来多少苦楚,就得让他们得到同样多的安慰。
⑪我继续写,并没有放慢速度。在巧妙的掩饰下,我模仿自己无懈可击的才华,写出不那么精彩的作品,并且越来越糟,假装我的创造力逐渐衰退。
⑫这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对我来说却并不容易,理由有二:
⑬一 得让评论家说出负面评价,而我属于被肯定的作家,誉我写得好已经蔚然成风了。评论家一旦把某个艺术家打入冷宫,是很难再改变主意的。我的意思是说;他们会不会发现我开始写一些不入流的东西呢?还是如我所担心的,继续对我赞誉有加呢?
⑭二 本性难改。我费了多大的心力试图压抑那澎湃、蠢蠢欲动的才华。再怎么努力写些庸俗的作品,字里行间,总不免透出神秘力量的光芒。
⑮但我毕竟做到了,多年来我收敛起外显的天赋,去伪装,光看手法之细腻就足以证明我得天独厚之处;我写了一本又一本有违己意的书,越来越无力疲弱、不见新意、文学性有待商榷。
⑯我每出版一本新书,朋友和同僚的脸就愈见平静、和缓,我将他们从嫉妒的不安中拉了出来。他们重拾对自己的信心,找回人生的和谐,开始真的喜欢我。我曾是他们背上的毒刺,如今我将毒刺缓缓拔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⑰掌声渐弱,但我过得更快乐。身边不再是仰慕者急促的呼吸声,而是热情与感恩。我在友伴的语气中重新听到年少时的坦率、朝气和豪爽。
⑱你会问我——你写作只为了那十几个人?你的理想呢?你原本可以激励多少后代子孙的人心?
⑲没错,我亏欠朋友和同僚的,与我对所有人应负的责任相比实是微不足道。可是对遍布全球、下一个世纪的读者,我并未缺席。这些年,我各用天赋,偷偷地写下真正属于我的、可为我带来至上荣耀的价品。我将写好的文稿锁在卧房的箱子里,共十二册,请在我死后再传阅。那时,那个人又写出了传世之作。说不定他们还会笑着摇头说:“他把大家都骗过去了,那个家伙,我们还真以为他老糊涂了。”
⑳所以说啊,我……
㉑此时作者中断了他的叙述。老作家因为死神召唤未尽全信,他被发现的时候还坐在书桌前。折断的笔旁边,银白色的头颅倚在纸上一动不动。
㉒家人看完信后,打开作家所说的箱子。内有十二个袋子,每一袋都装有上百张稿纸,稿纸上没有半个字。
(选自《魔法外套》,有删减)
(阅读理解)
◎解释
文章第①段出现“很快乐”,第⑰段又出现“更快乐”。作家到底快不快乐?结合作家的书信内容 , 简述理由。
有人说,小说结尾部分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小说结尾去掉更好。你赞成哪种看法?借助以下“阅读提示”,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阅读提示 (问题1)小说为什么要强调作家的年纪? (问题2)作家的秘密到底指什么? (问题3)在第㉑段作者为何中断了作家的叙述? (在小说中,作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候干脆直接跳出来,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 |
◎材料一:
13岁的小梅在网上聊天时认识了一位网友,她常常和网友讲述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小梅对网友越来越好奇,正巧对方发出邀请,想在周末和她见面。要不要和网友见面呢?小梅发帖求助。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
◎材料二:
针对以上话题,同学们举行了一场辩论赛。
(辩题再现)
正方:小梅要和网友见面 VS 反方:小梅不要和网友见面 |
赛前双方各自拟写了辩论观点。请你借助上述材料,帮忙提炼观点。
正方:小梅要和网友见面 |
反方:小梅不要和网友见面 |
观点1:可以进一步增进友情。 观点2:锻炼实际应变能力。 观点3:网上和现实中表现是一致的。 观点4: |
观点1:小梅年纪太小,自我保护能力不够。 观点2:可以保持对网友的想象。 观点3: 观点4: |
攻辩环节,正反双方要针对对方提问进行反驳。请你任选一方的立场,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要点,进行反驳。
(正方)见面可以进一步增进友情,不好吗?
(反方)不见面可以保持对网友的想象,不“香”吗?
我反驳( )。
小鹿认为下面这一环节的自由辩论,双方势均力敌。你赞同吗?结合上述材料和下面辩论内容,依据评分标准,简述理由。
评分标准 ◆攻防转换有序,把握辩论主动权。 ◆能及时抓住对方论点、论据的漏洞,进行有力反驳。 |
反方二辩:我们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信任自己的网友。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网络空间所交的朋友,真的可靠吗?
正方三辩:我们已经说过小梅和网友彼此之间已经很了解,而且数据显示多数中学生在网上和现实中表现是一致的。
反方一辩:大概率的事往往会让我们产生错觉——没事儿,但结果危险真的发生了。
正方二辩:我们居然要相信大概率事件,毕竟被闪电劈中是微乎其微的。比如,每天都发生交通事故,你就不出行?
反方四辩:每天都发生交通事故,所以出行要注意安全。这不正好证明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也不能掉以轻心吗?何况小梅只有13岁。
正方一辩:对方说,每天都会发生交通事故,出行注意安全就行了。所以去见咯,注意安全就行了嘛。
小鹿观看了辩论后,也打算去见自己的网友(见下图)。请你依据提示,写一段话,回复小鹿。
| 提示 1.为什么要开展辩论赛? 2.如何看待辩论的胜负? |
(写作要求)①目的明确,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5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七、作文(共1小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面的时间轴,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任务一:向校刊(百年·见证)专栏投稿 一项新政策的推行、一个新举措的出台、一类高科技产品的迭代创新……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请以你的所见所闻,叙述故事。 | ◎任务二:向校刊(时代·少年)专栏投稿 钟芳荣以高分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这一消息引发热议。 网友A:这是北大超级冷门的专业。毕业后“钱”途黯淡。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请给钟芳荣或网友A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观点。 |
(写作要求)
①任选一个任务,明确写作目的,依据文体进行构思,表达自己的思考。
②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③如果选择“任务二”,统一署名为“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