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

1、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 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 .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 .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2、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 . 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 . 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 .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3、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 . “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 . 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4、下面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水何澹澹(dàn),山岛(sǒng)峙。(《观沧海》曹操) B . 念天地之悠悠,独( chuàng))然而(tì)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C . 雾凇沆砀( k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D . (chù)而远逝,往来(xī)忽。(《小石潭记》柳宗元)
5、下面对古诗《登幽州台歌》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 这首短诗,诗人通过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B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D . 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6、诗文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            .”

二、阅读理解(共5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      省,“岱宗”指五岳中的      
(2)诗中“      ”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      ,更表明诗      
4、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既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感觉,又蕴含丰富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5、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本诗中的“浮云”指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品读诗歌《游山西村》,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2、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