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义”是孟子常用的一个概念,是用来概括一种道德规范的,常和“仁”“礼”“智”并提。 B . “人皆有之”,强调了人性善。而有人“失其本心”,只有贤者“能勿丧”,又强调了后天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D .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使本文论证不但严密,而且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
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来(jiē)     喝(yāo)    穷(fá)       俸(lù) B . (jiān)    得(gǒu)    尔(cù)       所(wù) C . (xiè)     妻(qiè)    为(xiàng)    之(wéi) D . 得(fú)      不(pì)     一食(dān)    一豆(gēng)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 此之谓/失其本心 D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下面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 B . 第一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 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 .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5、下列划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则生 B . 蹴尔而与 C . 呼尔而与 D . 行道人弗受
6、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俨然 B . 我所欲也          是进 C . 所识穷乏者我与    一狼骨止 D . 万钟我何加焉      百里奚举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 B . 故不为苟也      所识穷乏者我与 C . 非独贤者有心    由则生而有不用也 D . 呼尔而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二、综合表达(共2小题)

1、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耳顺    ②垂髫    ③而立    ④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                        

(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被某杂志登载了,稿费按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      

(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借据

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论语》《      》《      》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

借书人:汤姆

①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

②借据的格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2、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 , 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 卒令不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 , 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删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上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阔: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若主忠谏      

②寻亦      

③无为所嗤      

④以匹夫比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      

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      

③所欲有甚生者比      

自投汨罗以死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甲】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所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开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出心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其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单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 .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 C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D .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所欲有甚生者      此所谓战胜朝廷 B . 得之生            入无法家拂士 C . 呼尔与之          面山 D . 身死而不受      士卒多用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A . 本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 B .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 . “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 . 文章运用精彩的排比,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