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词默写专题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默写(共12小题)
1、名句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 ;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 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 。
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歌》中利用地点转换写行程的诗句是: , 。
(2)《江南逢李龟年》中以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与人生之凄凉的感慨的诗句是: , 。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在战争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 。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抒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 。
3、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明“只要谦虚求学,到处有老师"的观点的名句是: , 。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 , ”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 , 。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 ,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 , ”。
4、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1) ,不亦乐乎?
(2)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4)子曰:“ ,可以为师矣。”
(5) ,思而不学则殆。
(6)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9)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1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12) ,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十二章》)
(1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
5、根据提示默写。
(1)通过“分门别类辑诗文”活动,我回顾了已学内容,也感受到了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整理古诗文的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说“ , “。
(2)《论语学而》中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其中“ ?”一句,是反省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能做到诚实守信。
(3)《<论语>十二章》中揭示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句子是: , 。
(5)《<论语>十二章》中“ ”告诫我们要广泛学习,坚定志向。
6、默写填空。
(1)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2)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4)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诫子书》)
(5)自古,中国人就与奋斗结下不解之缘。诸葛亮的《诫子书》也道“非学无以广才, ;冰心以“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号召青年锐意进取,书写人生华章。
(6)致远桥的名字化用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诗文“ , ”。
(7)一个人不学习就没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立志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这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的“ ,非志无以成学”。青年人要志存高远,发奋读书。
(8)人们常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 , ”作为修养身心、涵养品德的座右铭。
7、根据提示,进行情境默写。
(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2)唐朝诗人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不仅明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了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 , 。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表达了作者乍离故土依依惜别和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的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4)《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其中“ “一句诗含有两个地名。
(5)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的诗句是: , 。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的诗句是: , 。
(7)唐代诗人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 ”写出了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的诗句是: , 。
(9)唐代诗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 , “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10)《夜上受降城闻笛》“ , ”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11)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8、默写出下列古诗文。
(1)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3)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7)爸爸提醒我:非淡泊无以明志, ,我更喜欢谭嗣同的诗: ,山入潼关不解平。
9、情境默写。
(1)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 。
(2)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 , 。
(3)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 ”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4)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6)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 , “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 , ”写自己虽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
(8)吟“ , “,感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风雨梦境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
(9)《潼关》中的“ , ”两句描绘了高云、孤城、秋风、马蹄声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10)《潼关》中的“ , ”运用拟人修辞, 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10、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
(5)夜发清溪向三峡, 。 (李白《峨眉山月歌》)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 , ”写出了故人重逢时对个人身世的感叹及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11、默写填空。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2)《天净沙·秋思》 中有一个难得的勾勒出清新幽静境界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马致远对温馨家庭的渴望,这个句子是 。
(3)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 , ”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丽图景。
(4)《论语》十二章向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学习方法,其中表现学思结合的两句话是: , 。
1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想报效祖国的句子是: , 。
(4)刘禹锡《秋词(其一)》中,抒发奋发进取豪情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