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之     (乐:快乐) B . 不可知源         (其:指代小溪) C . 其境过清         (以:因为) D . 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2、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 斑斓(灿烂多彩)  幽情(淡淡的、暗暗的感情)  恍如隔世(好像隔了几个朝代) B . 瑰丽(异常美丽)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善男信女(善良诚实的男女们) C . 莽莽(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D . 山岚(山中的雾气)  沼泽(荒凉的地方,无人烟)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3、下面划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 . 于是冰皮始 , 波色乍 B . 沙之鸟,浪之鳞。 C . 行,明灭可见。 D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 四面竹树/环合
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石底以出:            ②坻,为屿:      

佁然不动:              ④俶尔远逝:      

⑤往来翕忽              ⑥折蛇行:      

⑦犬牙差互              ⑧神寒骨:      

悄怆幽邃:              ⑩不可久      

记之而去:           ⑫崔氏二小生      

6、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清         幽      

           为          为屿      

                      摇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 皆若游无所依 C . 似与游者相 D . 其岸势犬牙差互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柳宗元,      (朝代)文学家。
(2)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 . 清冽(特别) C . 往来翕忽(疾速的样子) D . 而从者(奴隶)
(3)文章开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4)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5)“兴尽悲来”似乎是多情文人宴游的常态心理,柳宗元也没有逃脱。本文情感先乐后忧,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2、拓展阅读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②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③,或倍尺④,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之,青鲜⑥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 鱼。又北曲行纡余⑦,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⑧,可列坐而休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

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②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③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④倍尺:二尺。⑤泓:深潭。⑥鲜:苔藓。⑦纡余:曲折延伸。⑧箭:小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其长十许步   可:      

②渠之广咫尺  或:      

③睨若无  穷:      

④予州牧得之  从: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文中写了哪三处景观?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描写出其幽深、静穆的?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0字左右)
2、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的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名称,请写出你设计的景点名称和依据。

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2)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且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介绍。

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观赏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景色,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会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