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某市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 .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 .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 . N2和CO2──燃着的木条 D .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 B . 用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C . 用氮气做保护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D .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色的光
3、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湿衣服晾干 B . 海水晒盐 C . 矿石粉碎 D . 食物腐烂
4、下列仪器中,禁止加热的是(   )
A . 试管 B . 量筒 C . 蒸发皿 D . 烧杯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胶头滴管使用完平放在实验台上 B .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水平 C . 用托盘天平称取2.50g食盐 D .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须略向下倾斜
6、根据下面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图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 ②图所示的粒子是一种离子 C . ②③两图所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D . ③④两图表示的是两种不同元素的粒子
7、已知氮元素形成的一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 . N2O B . NO2 C . NO D . N2O5
8、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可能不是化合反应 B .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 .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3:1
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 .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 .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10、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抑制水中所用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采取措施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生成酸雨.

A . ①②④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11、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 ②Cl2 ③HClO ④X ⑤NaCl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 . AgCl B . KClO3 C . HClO D . Cl2O5
1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H B . Fe C . N2 D . H2O
13、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 . 收集气体并观察 B .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 .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 . 查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14、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 N4是一种单质 C .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15、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 .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 .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 .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16、某NH4NO3 样品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0%(只含一种杂质),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A . CO(NH22 B . NH4HCO3 C . KCl D . NH4Cl
17、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B.

C.

D.

实验

现象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解 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

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A . B . C . D . D
1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A .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 .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 .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19、如图:2008年7月4日,我校边团结校长作为西安段118号火炬手传递了奥运圣火.火炬中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构成 B .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 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4:5 D . 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20、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 .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 .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二、填空解答题(共6小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2)5个氮分子      

(3)两个硝酸根离子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5)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6)一个亚铁离子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8)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2、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H2O与H2O2的分子个数比为      ;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CO与CO2的质量比为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注:图中从大到小的圆分别表示氯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在化学式中若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排列顺序为:氢、氯、氧元素)

(1)请写出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式 A:       B:      
(2)A物质属于      .(填“化合物”或“单质”)
(3)分析以上微观过程模拟图,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4、小明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然后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

(1)该装置图中存在着明显错误,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②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得到了纯水!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写出由丙生成乙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6、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下面提供几种微量元素的相关信息,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种,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位于第      位的金属元素,铁原子核外共有      个电子.铁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氟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画出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硒元素的符号为Se,请写出硒离子的离子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盛放红磷的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填字母)进行组装.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4)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该实验进行时的主要现象为:      
(6)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 (6)
A . 实验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 . 选用足量红磷进行实验是为了耗尽集气瓶内氧气 D .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有      (填“吸热”或“放热”)现象;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时      ,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      ,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3、今有三瓶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和空气,请你用实验的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有效地解决了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请回答:
(1)一个二甲醚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2)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二甲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5%为过氧化氢,95%为水)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17g×5%× ×100%=17g×5%× ×100%.

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1)
A . 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 . 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某市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