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高一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水泥
B . 漂白粉
C . 胆矾
D . 氯水
2、2013年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U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这里的“235”是指该原子的( )

A . 质子数
B . 中子数
C . 电子数
D . 质量数
3、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 Ba(OH)2
B . CH4
C . Cl2
D . HCl
4、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 . HF
B . HCl
C . HB
D . HI
5、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
A . N2
B . SO2
C . Cl2
D . CO2
6、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是( )
A . H2
B . Cl2
C . SO2
D . NH3
7、下列变化必须加入其他物质作还原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 CuO→CuCl2
B . CO2→CO
C . Cl2→Cl﹣
D . H2O→H2
8、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 . 二氧化硫
B . 一氧化氮
C . 一氧化碳
D . 氮气
9、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 . 硫酸、纯碱、漂白粉
B . 硫酸、烧碱、小苏打
C . 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
D . 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Ag+、NO
、Cl﹣、K+
B . K+、Ba2+、OH﹣、SO
C . H+、NO
、Fe2+、Na+
D . Cu2+、NH
、Cl﹣、OH﹣




11、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过量的铜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A . 只有NO 2
B . 只有NO
C . NO2和NO
D . NO2和H2
1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以将下列各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是( )
A . 硝酸钠 氢氧化钠
B . 氧化铜 二氧化锰
C . 氯化钾 碳酸钙
D . 硫酸铜 氢氧化钠
13、下列处置、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②金属镁着火时,可用CO2灭火
③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4、在反应KClO3+6HCl
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A . 1:3
B . 3:1
C . 1:1
D . 5:1
15、在相同条件下,若A容器中的氢气与B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 )
A . 1:2
B . 1:3
C . 2:3
D . 2:1
16、下列物质中,不含硅酸盐的是( )
A . 水玻璃
B . 硅芯片
C . 黏土
D . 普通水泥
17、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 NaCl
B . Al(OH)3
C . FeCl2
D . CO
18、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 )
A .
B .
C .
D .




19、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 Cu+HNO3(浓)→Cu(NO3)2
B . Cu+HNO3(稀)→Cu(NO3)2
C . Cu→CuO→Cu(NO3)2
D . Cu+AgNO3→Cu(NO3)2
20、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丁达尔现象可用区别胶体与溶液
B . 胶体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聚沉
C . 胶体粒子能通过半透膜,不能通过滤纸
D . 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1、质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H++OH﹣═H2O
B .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Ba2++SO
═BaSO4↓
C . 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Fe3++Fe═2Fe2+
D . 碳酸钠溶液与足量醋酸反应:Na2CO3+2H+═2Na++CO2↑+H20

2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能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
A . 定容时俯视液面
B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 容量瓶未干燥
D . 转移溶液前溶液未冷却至室温
23、已知某300mLMgCl2与AlCl3的混合液,往其中滴加NaOH溶液,要使沉淀达到最大值,需消耗0.5mol/L的NaOH溶液600mol;则原混合液中c(Cl﹣)是( )
A . 0.5mol/L
B . 0.8mol/L
C . 1.0mol/L
D . 1.5mol/L
2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32g氧气与足量锂完全反应得到的电子数为2NA
B . 在1L2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2NA
C . 标准状态下,2.24LCO2与2.24LH2O中所含原子数均为0.3NA
D . 标准状况下,11.2L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25、向一定量的Fe、Fe2O3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3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672mL(标准状况)的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固体混合物,则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 . 2.8g
B . 5.6g
C . 8.4g
D . 无法计算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1)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等物质反应,所以钠在自然界里只能以 态存在.
(2)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变为易吸收的Fe2+ .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下列空格内物质的名称、俗名或化学式:
名称 | 氧化铁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俗名 | 铁红 |
| 小苏打 |
化学式 |
| Na2CO3 | NaHCO3 |
(4)写出下列电离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①Na2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②曾青(CuSO4)得铁化为铜的化学方程式 .
2、现有下列6种物质:①铝 ②蔗糖 ③CO2 ④H2SO4 ⑤Ba(OH)2 ⑥HCl
(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二种;
(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⑥的浓溶液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
3、X2是人体呼吸中不可缺少的气体.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Z元素的焰色为黄色,W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Z元素符号 ,画出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工业上利用W2和消石灰制取漂白粉,则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3)Z元素组成的两种盐A、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A、B都可与足量盐酸反应且产物完全一样,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则B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已知:A、B、C、D、E、F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它们有以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点燃后伸入到装有E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C的浓溶液与黑色粉末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将溶液Ⅱ滴入到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CCl4 , 充分振荡后静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4)与溶液Ⅰ比较,溶液Ⅱ中多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共2小题)
1、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18.4mol•L﹣1的硫酸.现用该浓硫酸配制100mL 1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 (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 (写仪器名称).
(2)配制100mL 1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 mL(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3)
A . 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
B . 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并洗涤烧杯,定容
C . 烧杯没有洗涤
D . 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眼睛一直仰视刻度线.
2、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先关闭活塞a,加热至烧瓶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反应停止,此时烧瓶中铜片仍有剩余.接着再打开活塞a,将气球中的氧气缓缓挤入烧瓶,铜片慢慢减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过程A装置中所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张老师认为整个装置设计有一点错误,你认为 (填“A”、“B”或“C”)部分有错误.
(3)B中所收集到的气体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请写出一个体现其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C中所选用的溶液试剂一般是 (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