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下图所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占比例在1921年与1912年相比发生变化的内部原因主要是 ( )
时间 |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 资本(万元) | 日产量(万袋) |
1911年 | 10 | 约600 | 4.3 |
1919年 | 120 | 约4500 | 18.8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④中华民国工业实力雄厚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③民族工业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观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见下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过程艰难而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示意图。图中甲、 乙、丙三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与日本工厂的发展相互促进
②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重重
③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条件便利充分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帝国势力的阻碍
①鸦片战争的刺激②辛亥革命的影响③第一次世界大战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二、综合题(共6小题)
材料一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二 见图1、图2。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民国29年(1940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申新一厂(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创办),改名丰田株式会社第三工场(又称日本海军衣服厂第九工场)。民国34年 (1945年)9月2日丰田纱厂关厂。 ——长宁区编年大事记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元。
请回答: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绿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据统计,1912年,全国工厂数为20749家,其中使用机器生产的只有363家,其他仍然依靠人力或畜力。有的企业到香港或外国注册,有的船只悬挂外国旗帜……
请回答: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许多地方官吏还把近代民族工业作为敲诈的对象。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裕国裕民之计”。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遇有侵夺工商私产、破坏营业者,即令有关部门查清妥为解决。
材料三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3亿元 | 27万多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 |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列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