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 10 小题)(共10小题)
1、一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 5m/s
B . 10m/s
C . 7m/s
D . 15m/s
2、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 . 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3、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 身高约为160dm
B . 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 . 步行速度约为1m/s
D . 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4、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
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 “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 .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6、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
湖中倒影
B .
日食现象
C .
海市蜃楼
D .
雨后彩虹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 0至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 . 0至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 . 2s至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
D . 5s至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m
8、如图甲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锤敲打右侧的音叉,我们能听到右侧音叉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如图乙。如果把这个实验由宇航员带到月球上外部环境中去完成则( )
A . 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B . 不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不会被弹开
C . 能听到声音,乒乓球也会被弹开
D . 不能听到声音,但乒乓球会被弹开
9、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度数,分别为:3.80cm、3.79cm、3.81cm、3.92cm、3.82cm。则物块的长度为( )
A . 3.805cm
B . 3.81cm
C . 3.83cm
D . 3.80cm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
B . 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
C . 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 . 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
二、填空题(共 13 小题)(共13小题)
1、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 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 (填“实”或“虚”)像.
2、一个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
3、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一般是靠 来传播的.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
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5、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6、如图停表的读数为 S。
7、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 形成的;可以看到湖水中的鱼,这是光的 现象;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 是通过声音的 来判断的。
8、如图是小明和爷爷一起坐船在河中插鱼的情景,小明站在船上看到河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些,这是由于光从 中射向 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9、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4=∠5),其中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空气在 (选填“AE 的上方”、“AE 的下方”、“CG 的左方”
或“CG 的右方”)。
10、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 的缘故。而在教室某些位置看黑板,只看到一片光亮,看不清粉笔字,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 的缘故。
11、如图所示的是校园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校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12、每年 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如图的 图,应该佩戴由 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1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 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 m/s(保留 1 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
三、解答题(共 2 小题)(共2小题)
1、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 1450m/s,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信号,经过
6 秒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电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沿直线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1)在此过程中,甲车相对于乙车向哪个方向行驶?
(2)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3)运行 2min 后,两车相距多远?
四、实验探究题(共 3 小题)(共3小题)
1、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3)小车通过全程 s1 的平均速度为 v1 , 通过上半段路程 s2 的平均速度为 v2 , 则 v1 v2;
(4)小阳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他应该让质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测量小车到达斜面低端所用的 来比较平均速度。
2、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 物的 关系。
(2)请分析实验时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的蜡烛 A 点燃,接着住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 A 的像 为止。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 B,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此时在蜡烛 B 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 (选填“有”或“没有”)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5)如图乙所示,是小刚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记录小刚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可靠吗?说出理由。
答: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