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校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2小题)

1、下列个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甲、乙 B . 乙、丁 C . 甲、丙 D . 丙、丁
2、以下几个研究实例:①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观察发声的音叉能否激起水花;②研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声波比作弹簧波;③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不同点;④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的四周包上同样厚度的待测材料;⑤研究物体的冷热程度时,观察比较同一液体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⑥通过观察到荧光物质发光,感知紫外线的存在;⑦研究汽化现象时,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这几个实例的做法中,所用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 ④⑤⑥ B . ②④⑤ C . ③④⑦ D . ①⑤⑥
3、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4、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 . 固、液、气 B . 气、液、固 C . 气、固、液 D . 液、固、气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 . “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6、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 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 . 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 . 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 .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7、“歌唱新时代爱我新南京”﹣﹣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咏大赛”,比赛现场,各代表队依次登台,纵情高歌,一首首脍炙人口、振奋人心的歌曲在南京市人民剧场飘荡。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振幅
8、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 靖江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C . 人的正常体温 D . 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9、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 夏天打开冰箱时,冰箱周围有“白气”,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外面会‘出汗” B . 寒冬玻璃窗的内侧会出现“冰花” C . 把 5℃的水放入 0℃的房间里水将会结冰 D . 夏天,戴眼镜的人从冷气很强的出租车内走出去后感觉眼镜片模糊了
10、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   )

A .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 B .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 C .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 D .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
11、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从人眼发出的光照到了物体上 B .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 C . 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吸收绿光,反射其它颜色的光 D . 日食现象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而月食不是
1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 手影 B . 水中倒影 C . 月食的形成 D . 一束束阳光穿过树林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6分)(共7小题)

1、秣陵路21号民国建筑4号楼的二楼南书房,是南京第一个24小时不关灯的阅读空间。你可以看书,可以借书,也可以只是坐坐,感受书的气息。书房内禁止大声喧哗,“大”声是指声音的      大,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书房内还配置了自助式消毒机,这是利用      (红外线/紫外线)消毒灭菌的。
2、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倒车雷达利用      (超声波/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此声波。

3、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测量时,如图甲所示的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图乙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如图是某人测量体温计的示数,则他的体温是      ℃。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      的途中被      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亮”)。
5、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水银的熔点是      ℃;1标准大气压下80℃的酒精是      态;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酒精/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6、如图甲,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      的方法变成液体的。利用打火机还可以做以下实验,在燃料喷口套上一根细铜管,压下打火机的按钮,气态燃料会沿铜管上升,在铜管的顶端就可以点燃(如图乙)。在此实验中,燃料会在喷口附近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热,在铜管下端的外壁出现霜,这是      现象,在铜管上端外壁还会出现小水珠,这是      现象(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7、小明同学对光现象部分知识归纳总结如下: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我们在光屏上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电视机遥控器能发出      线。
(3)如图乙所示,将红、绿、      三种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4)如图丙所示,用一束绿色激光照射到一个白色气球表面,若要将此气球射破,则要把气球上被照亮的区域用颜料涂成      色;气球能被激光射破,说明了光具有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0分.)(共9小题)

1、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和小华两人,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标出它看到的天空范围。

3、下列是我们课堂上做过的实验:

(1)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颗粒,当敲击鼓面时可以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如图甲所示,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泡沫颗粒的作用是      
(2)发声的扬声器前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      
(4)研究钢尺振动发声,可以得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这一结论。支持这一结论的正确做法和现象是      
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向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F

100

0.76

B

60

0.89

G

80

1.02

C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100

1.02

J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能/不能)。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cm和横截面积      mm2
5、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图中安装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装水的烧杯 ③石棉网 ④酒精灯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      
(3)小明、小红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小明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小明组选择的是      (选填“甲”或“乙”)套装置;
(4)小明组收集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7

97.5

98

99

99

99

99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为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6)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字母) (6)
A . 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 .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 . 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 . 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6、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为      ℃。
(2)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3)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图丙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中      段(用字母表示),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t1到t2这段时间,冰处于      状态。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4)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华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t3到t4这段时间内试管内的水      沸腾(选填“在”或“不在”),理由是      
7、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

(1)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判断的依据是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
(2)把玻璃泡从开水中取出,一段时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
8、如图是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小实验:
(1)图甲中,为了显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光的传播路径下点蚊香。图乙中,为了显示激光中水中的传播路径,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      , 可以得出光在均匀的液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
A . 食用油或牛奶 B . 牛奶或咖啡 C . 咖啡或食用油
(2)要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普遍结论,还需要再做一个光在     中传播的实验。 (2)
A . 酒精 B . 玻璃砖 C . 木块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在玻璃缸中盛上清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丙所示,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9、如图甲所示是用易拉罐制成的简易针孔照相机:

(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      (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进行观察,可以看      像(完整描述像的特点)。
(2)请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的像A’B’。
(3)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等边三角形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

①接着小华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如图丙所示)向左移动,大约遮住孔的一半时,观察光斑变化情况,与没有遮挡时相比较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没有遮挡时,渐渐增大纸板与白纸的距离到4m左右时,此时光斑形状是      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挡,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      (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③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校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