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2020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六)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阅读理解。 (共4小题)
家燕
在冬天来临之前,家燕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 )——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家燕( )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家燕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家燕捕食的,食物的匮乏使家燕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家燕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 )”了。
家燕有一个“怪癖”。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它们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们的模样。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迁徙特技。无论它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家燕像许多动物一样,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知觉天赋。其中最惊人的是辨别方向的能力。有人做过试验,在德国某城市捉到七只家燕,涂上标志,然后用飞机载到英国放掉。第二天清早,7只家燕中有5只已回到了自己在德国的家里。
①安居乐业 ②长途旅行 ③游牧民族 ④背井离乡
文章结构 |
自然段 |
说明角度 |
在短文中摘录关键词语 |
第1自然段 |
①迁徙时间 |
⑤冬天来临之前 |
|
②迁徙 |
⑥ |
||
第2自然段 |
③迁徙 |
⑦ 、 |
|
第3自然段 |
④迁徙 |
⑧知觉天赋 |
①第1自然段运用了“设问句”把段落的前后内容连接起来。
②家燕像许多动物一样,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知觉天赋”中的“许多”去掉后表达的意思不变。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六和填江(节选)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爸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啦。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每天趁涨潮的时候去捞潮头鱼。干这行当太危险了,六和娘也被浪头卷进漩涡里去啦。
六和没了娘,又伤心又愤怒。他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
他整整丢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水晶宫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都快把大门堵死啦。龙王无奈,只好去向六和讲和。
六和要求龙王依他两件事。龙王问是哪两件。六和说:“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许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
龙王都答应下来,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六和见了娘,多么快活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啦。
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
为了感谢六和制服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
(选自《西湖传说故事集成1名胜古迹卷》杭州出版社)
①形容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②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白雪塑像(嘉兴市)
许行
①夏夜,路灯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②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③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④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
⑤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上初中三年级了。他们越来越觉得这个小屋的负荷太重,快盛不下啦!
⑥一张学生桌供儿子专用,幸亏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
⑦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么隔音?有时他躺在那里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⑧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⑨“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
⑩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⑪“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拦爸爸。
⑫“不,爸爸有点事。”
⑬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⑭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不住呜咽起来。
⑮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静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第④至⑬自然段以插叙的方式交代: ;
最后第⑭至⑮自然段又描写了一个场景: 。
①儿子的“苦恼”:
②爸爸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