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而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 . 陈桥驿兵变 B .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 . 唐末农民战争 D . 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3、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

A . 开国功臣 B . 皇亲国戚 C . 科举考试 D . 地方推荐
4、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统一了(    )

A . 北方 B . 全国 C . 西南和西北地区 D . 中原地区和南方
5、“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
A . 统一文字 B . 独尊儒术 C . 创立科举 D . 重文轻武
6、“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7、简述宋代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8、“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的武装力量薄弱,不堪一击。”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史实(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隋朝 D . 秦朝
9、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割相权 ②地方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 ③文臣掌地方行政 ④控制地方财政 ⑤设通判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⑤
10、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 . 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 . 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 . 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 . 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11、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B . 扩大科举取士的名额 C . 武将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D .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1)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3)材料中的“其”指的是谁?
(4)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