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了(   )
A . 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 . 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 C .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2、“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了20世纪。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这指的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黄海大战 C . 签订《马关条约》 D . 签订《辛丑条约》
3、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这里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是指(   )
A . 虎门销烟 B .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4、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5、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6、八国联军中的“奥”指的是(   )
A . 奥地利 B . 澳大利亚 C . 奥匈帝国 D . 奥斯曼土耳其
7、关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因为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联手力量强大 B . 因为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C . 削弱义和团的势力 D . 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的侵略势力
8、《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说明了(   )
A .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B . 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C . 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D . 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9、八国联军在进犯北京途中,在哪个地方被义和团阻击并死伤多人(  )
A . 大沽口 B . 天津 C . 通州 D . 廊坊
10、义和团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的残暴统治 B . 自然灾害严重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民族矛盾激化 D . 八国联军的侵略
1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   )
A . 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 拆毁大沽炮台 C .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2、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3、如图,对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

 

A . 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 . 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4、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5、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④
1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A . 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B . 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 . 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 D . 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17、在哪次侵华战争中,列强的铁蹄使腐朽的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哪些列强会因这次侵华战争而被写进史册(  )
①英国 ②俄国 ③法国 ④日本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18、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   )
A . 光绪皇帝 B . 宣统皇帝 C . 慈禧太后 D . 同治皇帝
19、“《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   )
A . 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 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 C . 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在北京崇文门曾修筑了一座象征中国奇耻大辱的纪念碑是(   )
A . 克林德碑 B . 公理战胜碑 C . 保卫和平碑 D . 大三巴牌坊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光荣斗争史,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最少答两点)

(2)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 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

4、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 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 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 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请完成: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5、在学习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后,某校八年级(2)班的李明同学在日记中记载道:

 1901年,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这一反帝反封建运动, 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只知道屈膝投降,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赔款白银 更是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上述表述中,有四处违背基本史实,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    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