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20小题)

1、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 .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 .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 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
2、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
A . 社会制度的优越 B . 商业贸易的成熟 C . 手工业的发达 D . 工业革命的成果
3、下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A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 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 . 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 . 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4、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时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
A . 西班牙 B . 荷兰 C . 英国 D . 法国
5、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 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 . 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 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6、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年份

国家 

1570

1670

1780

232 000

568 000

450 000

51 000

260 000

1 000 000

A . 英国、西班牙 B . 荷兰、葡萄牙 C . 英国、荷兰 D . 荷兰、英国
7、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 . 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C . 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 . 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8、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包括(  )

A . 黑奴、黄金 B . 黑奴、茶叶 C . 黄金、枪支 D . 烟草、丝绸
9、“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
A . 英国有权征服印度 B .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 . 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10、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③
11、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人均糖消费量(磅)

时间(年)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0.85

4

1750

1.90

10

1800

1.98

18

A . 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 . 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 . 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 . 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12、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 . 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 B . 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 . 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 . 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
A . 市场因素 B . 军事因素 C . 技术因素 D . 政治因素
14、图7, 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

图7                        图8                    图9

A . 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 . 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 . 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 . 荷 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1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 .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16、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 . 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 .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 .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7、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
A . 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 . 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 . 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 . 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18、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取代其海上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荷兰 C . 法国 D . 葡萄牙
19、贩卖黑人奴隶是欧洲殖民者犯下的最大罪恶,下列对黑奴贸易路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 . 欧洲——亚洲——非洲——美洲 C . 欧洲——非洲——亚洲——美洲 D .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20、“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捧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捧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 .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 .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时的荷兰船队     荷兰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英荷战争》

材料四

  英国东印度公司       黑奴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 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

3、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 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4、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200万英镑。

材料二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评价突出强凋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3)综合两则材料,你对殖民主义作何评价?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单位:白银万两;比率:%)

年份

英国

中国(明朝)

关税

比率

土地税

比率

关税

比率

土地税

比率

1490

6.7

5

30.4

21.77

3

0.17

1 614

93

1552

7.5

11

28.3

40.81

8

0.45

1 309

73

1602

3.6

14

65

25.52

20

0.87

1 844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欧洲是很重视商业的,在古希腊时候就是重商业的,罗马也是。那么到了中世纪的末期……商业结合了“地理大发现”就有所谓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意思就是一个民族国家把发展国内外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当作一种“国策”。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比较1490~1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重商主义”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国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高中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