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二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9小题)
1、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指消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 . 指消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 . 指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 . 既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
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
A .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 .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C . 过滤尘埃、杀灭细
D . 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3、不同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抵抗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 )
A . 阔叶树比针叶树抗污染能力强
B . 阔叶树比针叶树抗污染能力弱
C . 阔叶树和针叶树抗污染能力相同
D . 难以确定
4、关于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净化的叙述,正确的( )
A .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
B . 净化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多种厌氧型生物
C . 利用活性污泥可以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D . 纤维素比人粪尿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5、下图所示污水处理厂的某部分,空气随旋转洒水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这个部分,目的是( )
A . 氧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
B . 分解有机物成为简单物质
C . 将液体消毒作灌溉之用
D . 给微生物供氧
6、洪涝地区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欲将被污染的河水转变为可以饮用的水,下列处理过程中较合理的顺序是( )
①用明矾化学沉降 ②用漂白粉消毒杀菌 ③自然沉降 ④烧开煮沸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①④②
7、微生物的生物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 将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
B . 分泌抗生素、杀灭病原菌
C . 阻滞和吸附大气粉尘
D . 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8、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的工业区植树,首选的绿化树种是( )
A . 法国梧桐
B . 山毛榉
C . 柳杉
D . 圆柏
9、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 . 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 . 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 . 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10、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 先通气后隔绝
B . 隔绝空气
C . 大量提供空气
D . 先隔绝空气后通气
11、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是( )
A . 人畜粪尿,农药
B . 脂肪,纤维素
C . 人畜粪尿,蛋白质
D . 塑料,农药
12、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 )
A . 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
B . 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
C . 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大的固体污染物
D . 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3、位于某大城市风景区的一个湖泊,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生活废水的严重污染,出现了"水华"现象。生物科技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发生"水华"的水域适量放养一种鱼,不仅可以解决"水华"问题,而且可以收获大量的鱼。那么,放养的这种鱼应该是( )
A . 捕食浮游植物的链鱼
B . 捕食浮游动物的鳙鱼
C . 捕食水草的草鱼
D . 捕食各种螺狮的青鱼
14、能进行生物净化作用的生物包括( )
①植物 ②动物 ③微生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15、下列生物中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的是( )
A . 月季
B . 丁香
C . 山毛榉
D . 圆柏
16、生物净化的原理是生物通过( ),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A . 自身的代谢
B . 生存斗争
C . 变异
D . 种间关系
17、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 . 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
C . 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
D . 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18、森林对大气粉尘污染能起到阻滞和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
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③能分泌强大抗生素
④能吸收各种气体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②③
19、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 . 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 . 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 . 可看做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 . 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二、多选题 (共1小题)
1、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
A . 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 . 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 . 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 . 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三、非选择题 (共5小题)
1、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 ,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氧化成NO-和NO-,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 合成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 。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和NO-还原成N,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 。
2、城市热岛效应是指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
(1)①建筑物和路面多为 好的材料,白天在太阳的辐射下,结构面升温快、传热快;日落后,地面及建筑物仍缓缓地向市区空气中散播热量。
②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导致大量的人为 。
③绿地面积少,导致 作用弱,加之高大建筑物的阻挡,造成近地面风速小,使热空气不易抬升。
④CO2等气体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 效应更加明显。
阅读理解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上述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系统作用的有 (填序号)。
(3)热岛效应造成的后果是:市区温度高,周边的冷空气就会向市区汇流,结果把郊区工厂的烟尘和由市区扩散到郊区的大气污染重新又集加到市区上空,久久不能消散,极易造成 ,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身心健康。
(4)综上所述,你认为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3、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下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殖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和 。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3)该人工湿地中的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 。
(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
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 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A.负反馈 B.正反馈 C.激素 D.负反馈和正反馈.
(2)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种变化过程属于 。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3)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 。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
5、水从高处向下流形成的景观叫“跌水”。环保部门采用跌水充氧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方法是: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沼气池,经过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再用泵提升进入多级跌水池。跌水池分多格串行,内装组合填料,借助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一部分回流入沼气池,另一部分进入水耕型蔬菜池。
问答下列问题:
(1)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变黑、发臭,其原因是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 的限度。图示污水处理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经过水耕型蔬菜池处理后的水中, (至少两种)元素明显减少。
(2)水耕型蔬菜池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水耕型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 。水耕型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茭白等的生长,对水中 (一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 的多层次的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