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年间首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这一地点应该是( )
A . 广州
B . 南京
C . 武昌
D . 日本东京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 . 民族主义
B . 民主主义
C . 民权主义
D . 民生主义
3、“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毛泽东
D . 梁启超
4、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
A . 清朝统治结束
B . 武昌起义胜利
C . 列强宣布“中立”
D . 中华民国建立
5、下列事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义和团运动③洋务运动④戊戌变法( )
①辛亥革命②义和团运动③洋务运动④戊戌变法(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
A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 .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7、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
A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 .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 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推翻了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使我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 清帝下诏退位
C .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0、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提出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中具体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 民族主义思想
B . 民权主义思想
C . 民生主义思想
D . 民主主义思想
11、学生小敏的爷爷今年(2012)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1932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敏: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 年?小敏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 . 十九年
B . 二十年
C . 二十一年
D . 三十年
12、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是( )
A . 谭嗣同
B . 孙中山
C . 毛泽东
D . 邓小平
13、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主张上的根本区别是( )
A . 是否兴办近代工矿企业
B . 是否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C . 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 . 是否反对帝国主义
14、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
A .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 .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 .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15、“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6、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17、下列近代化运动中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8、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说它失败的主要依据是( )
A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 .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C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 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 . 实现了三民主义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0、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把它阐发为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分别是()
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21、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3日在北京开幕。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建议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提案“未提先热”,受到各方瞩目。据此回答:
(1)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3)你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请回答:
(1)简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个社会阶层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进行的抗争以及结果。
(2)从这些抗争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3、200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
请回答:
(1)你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吗?你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年吗?
(2)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你知道“三民主义”具体是指哪三大主义吗?
(3)你能说出孙中山先生有哪些伟大的历史功绩吗?
24、阅读《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民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文”指谁?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什么时间?
(2)材料中的哪三句话体现了三民主义精神?
2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儿女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民族的振兴,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同一观念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
材料二: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三:“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
材料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阅读材料二,为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政府在西藏和新疆地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那场持续数十年的求索”指代的是什么事件?“求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依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简要分析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理由。
(5)读史使人明智,从上述四则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悟?(至少写出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