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 .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 . 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 .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2、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60cm B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m C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 .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kg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 手影 B . 水面“倒影” C . 水中筷子“弯折”    D . 雨后的彩虹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B .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D .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5、

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速度
6、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 . 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7、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10cm        B . 12cm        C . 20cm        D . 32cm
8、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 .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 .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D .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9、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  )

A . 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B . 质量为原来的一半 C . 体积、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D . 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
10、甲、乙两小车从同一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 甲车运动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 . 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 C . 经过2s,两车通过的距离相等 D . 经过2s,甲、乙两车相距20m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1、(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8g/cm3=       kg/m3

(2)360km/h=       m/s.

3、有没有看过“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请你仔细想想,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来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4、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人们很容易区分舞曲中的鼓声和二胡声,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

5、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看见冰棍冒“白气”,这是       现象;冰棍放一会儿,变成液体,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7、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萌是        。

8、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100       (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h 。

9、人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自拍”时,手机镜头到人的距离应       透镜的二倍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       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是声音一定要在介质中传播.

(3)       说明了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       不同.

11、小梦所在的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

(2)该实验若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实验小组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4)如图丙所示是小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

(5)在第2min该物质处于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12、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13、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4)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14、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       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的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0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

 

15、献血光荣,它也是我们的义务,已知20cm3人体血液的质量为21.0g,则血液的密度是       kg/m3 , 成年人体内血液共有4.2kg,则人体内的血液共有       m3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实验室有一个凸透镜,由于使用时间久,上面标注的焦距数据看不清了,请你应用所学知识写出测该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2、

如图所示,请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3、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高速公路上往太原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甲地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

(1)轿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司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乙地到太原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

 

2、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大致画出其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