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 . 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C .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 . 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可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 . 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C . 用酒精加热物体时,应让物体贴近焰芯加热
D .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3、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相同,水冷一些
B . 温度相同,冰冷一些
C . 冰温度低,冰冷一些
D . 温度相同,冷热程度一样
4、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 人体的正常体温
B .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 .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
D .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6、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A . 冰继续熔化
B . 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 . 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 . 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7、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 . 固态
B . 液态
C . 固液共存状态
D . 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 . 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
C . 手摸冰感到比把手放在水中凉,这一定是因为水温比冰温高
D . 物体放热时,温度一定降低
9、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 )
A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微弱的声音
C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0、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义是( )
A . 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 . 道路弯曲,注意安全
C .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 . 以上都不对
11、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
A . 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 . 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 . 减少声音的分散
D . 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12、在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同学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频率
13、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B . 乐音一定不是噪声
C . 乐音也可能成为噪声
D . 所有噪声响度一定很大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帮助医生对病人的疾病进行诊断
B . 超声波可以定向发射、反射探查肿瘤
C . 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制成探伤仪
D . 超声波因为听不见,所以它不是声音
15、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2、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3、蝙蝠能够发出人耳听不到的 ,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声呐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4、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 .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中的温度计甲的示数为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部分.给物体加热一般应该用火焰的 部分去加热.酒精灯熄灭时,必须用 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酒精洒出,应立即
6、声音的特性: 、 、 .音调由 决定的,响度由 决定的,音色由 决定的.
7、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8、晶体在熔化时会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 ,有些液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 ;同种物质的熔化时的温度与凝固时的温度
9、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 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0、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液化的是 ;其中②、③、⑤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夏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教室窗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11、将装有少量碘的密封的玻璃试管放入热水,会看到固态的碘没有发生 而直接 成碘蒸气;再将其放入凉水中,发现碘蒸气并没有发生 而直接 成固态的碘.(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干冰在实施人工降雨时有重要作用,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需要 热,使云层中球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13、小刚同学拿着酒精灯从旁边实验桌上正在加热的另一酒精灯上点燃后,按如图所示装置测量水的温度,做完实验后迅速吹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器材.小刚的实验过程中四处错误:
(1) ;
(2) ;
(3) ;
(4)
14、
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 ℃.
(2)BC段表示的是 过程,这段过程中 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 .EF段表示的是 ,锡必须向外
(3)锡熔化过程经过 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 ,9﹣12分钟内锡处于 过程.
15、物体可以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按图所示的箭头方向填写物态变化的过程,以及在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