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初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 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 . 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 . 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 . 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2、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图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
A .
B .
C .
D .




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 .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 .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4、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再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污染,这一实例利用的原理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镜面反射
C . 光的漫反射
D . 光的折射
5、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 .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 .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C .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 .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6、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A .
B .
C .
D .




7、菜市场里,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红灯,其目的是( )
A . 杀菌消毒
B . 防止蚊、蝇叮肉
C . 醒目,吸引顾客
D . 使肉看起来新鲜些
8、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 . 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B . 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 . 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9、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 . “皓月”是人造光源
B . “皓月”是自然光源
C .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 .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10、一束光从空气射向透明物质,发生反射与折射,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10°,则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分别是( )
A . 45°,25°
B . 25°,45°
C . 45°,65°
D . 65°,45°
11、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 . 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 . 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 . 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 . 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 . 造型美观
B . 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C . 增大采光面积
D .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
A . 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B . 看不见高楼后面的物体
C . 小孔成像
D .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14、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
A . 玻璃缸的折射作用
B . 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未绝对平行
C . 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
D . 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15、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 . 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 .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 .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 . 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17、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 . 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 . 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 . 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 . 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18、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隔着玻璃砖看木棒
B .
通过平面镜看自己
C .
小孔成像
D .
冰透镜向日取火




19、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 )
A . 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
B . 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
C . 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D . 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20、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
A . 上升
B . 下降
C . 不变
D . 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③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水底的奇石;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填序号)
2、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m,则这个人距镜子 m;他向镜子前进1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 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的是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的光路图.其中光线a是 光线,光线c是 光线,折射角的度数是 ,界面的 侧是空气.
4、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5、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 的缘故.
6、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称为三原色,它们分别是 .三原色色光混合后为
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8、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 的 像.
三、作图题(共9小题)
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2、如图所示的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画出大致方向的折射光线.
3、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图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5、作出光路图
6、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 | 0° | 30° | 45° | 60° |
水中的折射角 | 0° | 22° | 32° | 40° |
玻璃中的折射角 | 0° | 17° | 24° | 30°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三条)
(1) ;
(2) ;
(3)
8、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
9、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