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三十四中初二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章)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麦浪滚滚 B . 铁水奔流 C . 灯光闪闪 D . 万里雪飘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 .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 .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速
4、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 1cm   5.50cm B . 1cm   8.30cm C . 1mm  8.30cm D . 1mm  2.80cm
5、小明学习物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很小 C .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 B . 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 C .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 D .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
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 . 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 C . 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 . 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
8、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神七”载人飞船 B . 太阳 C . 地球 D . 月亮
9、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 .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0、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 .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 .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 .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1、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A . B . C . D .
12、男同学的声音比女同学沉闷、浑厚但嗓门大,原因是男孩的(  )

A . 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小 B . 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大 C . 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小 D . 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大
1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 .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 .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D . 孕妇作“B超”
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 A与B B . A与C C . C与D D . B与C
1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1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 . 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 .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m/s=        km/h

1km/h=        m/s

72km/h=        m/s

12m/s=        km/h.

2、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读作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选填适当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2       

(2)一个操场的周长0.4        

(3)人正常步行速度1.2       

(4)汽车行驶速度为60       

5、如图,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说明:声音传播需要       ,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6、

双休日自驾车随父母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李晓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从表中可知该车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那么这段时间为        h.

7、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夕发朝至,全程运行1288km,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此可知,K18次列车全程运行时间是         h,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精确到0.1)


哈尔滨东

哈尔滨

沈阳北

北京

K18

到站时间

﹣﹣

20:14

02:23

09:30

发车时间

20:00

20:32

02:31

﹣﹣

8、如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的情形,请你指出其中的3处错误.

(1)       

(2)       

(3)       

9、

将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木板长度为         ; 

铜丝直径       

10、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4次,测得的数值分别2.41cm、2.42cm、3.41cm、2.41cm.

(1)4次测量过程中,发生测量错误的是         ,计算平均值时       (选填“要”或“不要”)去除该数据.

(2)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次数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1.6

5.0

0.32

前半程

0.8

2.8


后半程




(2)如图所示,斜面长1.6m,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s.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1=         和V2=        .(保留两位小数)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一列队伍长100m,匀速通过一座长800m的大桥,所用时间为300s,

(1)求队伍的行走速度.

(2)若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1.4km的大桥要多长的时间?

3、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三十四中初二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