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1919年5月,北京学生发动了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今天纪念这次运动的节日是(   )
A . 青年节 B . 教师节 C . 护士节 D . 劳动节
2、“……学子激扬焚倿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南昌起义 D . 北伐战争^
3、对联往往也能反映一段历史(现象),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
A .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 .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4、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法治、讲人权、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 . 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D .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6、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爱国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我国史册。这场运动应当是指

A . 义和团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7、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B .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 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D . 日、美加紧侵略中国,使民族矛盾加剧
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 . 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C .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 .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9、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一二九运动 C . 抗战胜利 D . 抗美援朝^
10、下列最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 “废除二十一条” B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 “民主与科学”
11、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A . 柳暗花明又一村 B . 横扫千军如卷席 C . 万马齐喑究可哀 D . 无可奈何花落去
12、1919年5月26日,陈独秀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中说:“我们因为山东问题,应该发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就是: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陈独秀提出“两大宗旨”的背景是(  )

A . 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B . 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C .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3、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A .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 .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 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 . 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14、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关于“新阶段”的表述正确
A . 无产阶级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B .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C .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彻底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于(    )
A . 广州 B . 上海 C . 北京 D . 东京
1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 . 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 . 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 . 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D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17、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 基本推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统治 B .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D . 因为运动失败使国共走向合作推进了大革命
18、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其中的“国敌”最主要是指 (  )
A . 日本 B . 法国 C . 德国 D . 美国
19、“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
A . 太平天国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20、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副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
A . “学生含冤,定卜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B .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 .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二、材料题 (共5小题)

1、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观点二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2)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北京大学等学生代表知道这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便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办法。5月3日,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编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奋。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奋。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

   各界支援       初步胜利

(1)中国是一战战胜国,请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义要求为什么得不到满足?
(2)学生们不怕流血,反映了怎样的感情?
(3)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民族运动的情况?
(2)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材料二说:“这场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这场运动采取了什么方式?
(4)“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 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合理要求,遭到和会拒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

材料二 图1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口号

图2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根材料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紧接着,全国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图1中的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根据图1、图2,你从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身上学到怎样的精神?
(4)结合材料三,说明五四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杂志”和“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3)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