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 小肠长约5~6米
B . 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 . 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 .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食品安全应考虑的问题包括( )
①食物本身是否有毒 ②食品的保质期 ③食物含能量高低
④是否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 ⑤食物的营养价值 ⑥食物是否发霉变质.
A . ①③⑤⑥
B . ①②④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3、矿工被困井下,下列物质中对其维持生命很重要,但又不能提供能量的是( )
A . 水
B . 糖类
C . 脂肪
D . 蛋白质
4、“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A . 食道
B . 胃
C . 大肠
D . 口腔
5、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 . 肺的通气
B .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 .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 .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6、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增加 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8、如果某人动脉出血,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 . 等待血液在伤口处自然凝固
B . 将伤者送医院等待医生处理
C .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绷带压迫止血
D . 在伤口的远心端用绷带压迫止血
9、失血过多时需及时输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 .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C . 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D . 18~55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10、血常规检查时,哪项指标升高可以作为人体内有炎症的依据( )
A . 红细胞
B . 血小板
C . 白细胞
D . 血红蛋白
11、医生给人打吊针总要从人手背或手腕处找到些“青筋”,然后从“青筋”处输液,这种“青筋”是( )
A . 动脉
B . 静脉
C . 毛细血管
D . 肌肉
12、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下列有关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胰腺分泌的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B . 淀粉在胃中被初步分解
C .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D . 胃只具贮存食物功能
13、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分标准是( )
A . 氧气含量的高低
B . 是在动脉血管还是在静脉血管内的流动
C . 营养物质的多少
D . 没有区分标准
14、血管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 .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 心室→静脉→毛心血管→动脉→心房
C .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 . 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15、如图为人体肺内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 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
C . 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 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选填“肌肉”或“结缔”)
(2)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可以看到 的壁最厚,这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从肺静脉注水,水会将从主动脉流出,而从主动脉注水,则水注不进去,这是由于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
(4)血液由右心室射出,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血液循环途径是 (选填“体循环”或“肺循环”).
(5)当某人因病肌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最先到达心脏的 .
2、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按每日建议摄取量,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请分析回答:

(1)“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 等六种营养素.
(2)根据“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第①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 的需求;摄取量最少的应为第⑤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 , 过量摄取易在人体内储存导致肥胖.
(3)每日应摄取足量的第②、③、④层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素,如第③层食物除富含蛋白质外,有的还富含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第④层食物中的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骨骼发育所需的 .
3、
小敏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他进行了三种处置.
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 号和 号试管是对照实验.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①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 为什么要把3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
(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这相当于口腔中 的作用.
(4)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 对馒头的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