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6《半截蜡烛》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运用(共6小题)
è yùn
| zhèn dìng
| bào lù
| diǎn rán
|
秘 (密 秘) (耐 奈) 烦 孤 (零零 伶伶)
(付 负) 责 粗 (暴 爆) (熄 息) 灭
的光线 的长桌 的笑容
的天使 的面容 的孩子
《半截蜡烛》文学形式是 。他写的是 期间, 国 一家人在藏了秘密文件的半截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用 和 于敌人展开斗争,终于 。
① 汉族 回族 苗族 民族 壮族
② 小麦 玉米 水稻 高粱 面粉
③ 曲艺 电影 歌舞 报纸 戏剧
④ 东海 南海 上海 黄海 渤海
⑤ 坚强 顽强 光荣 英勇 顽固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一把夺回烛台,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站起来,“司令官先生,我困了。”她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一)安妮的一生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
(二)《安妮日记》一则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佛,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朋友、独处。我渴望……哭一场!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我浮躁不安。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 星期六)
宠 期 孤
庞 斯 狐
孤独—— | 期盼—— |
祝愿—— | 渴望—— |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提示:我们在课内外读过一些作品,有许多描写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像保尔、贝多芬、孙悟空、鲁滨逊、邓稼先、花木兰、方仲永、雷锋等等。他们曾深深打动过你,让你尊敬、仰慕或让你同情,也可能叫你喜爱、向往。从你读过的书中,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人物,确定好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这一人物的特点,表达出你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