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梅兰芳蓄须》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达标(共6小题)

1、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正确的词语。

①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②全世界的各个地方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声。      

③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2、连一连。

闻名世界的           消息                     躲避              难关

优厚的               表演艺术                 直面              合同

高超的               艺术家                   签订              危险

胜利的               条件                     渡过              纠缠

3、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划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      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      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胜利了      我该登台演出了      (在句子的横线上加标点)
4、写出在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蓄(chǔ  xù)      须    逼迫(bái  pò)         纠缠(cán  chán)      

妄(wáng  wàng)      想  邀(yāo  yào)      请   不忍(rén  rěn)      

打扰(jiǎo  rǎo)        拒(jù  jǜ)      

5、多音字组词。

宁  níng      nìng          要  yāo        yào      

藏  cáng      zàng         重  zhòng      chóng      

6、下列每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 积蓄   背迫   租房   纠缠 B . 邀请   打扰   拒决   签字 C . 订正   宁可   妄想   沦陷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课内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________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________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给画线字注音。

      须         订   纠         斩钉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请用“正确”“错误”表示。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6)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1919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散发着酒气的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来比比  等学习结业  看看到底谁是人才  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时,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中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作辅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          喜欢——          恶毒——      

(2)写出第四自然段的大意。
(3)给第二自然段末的句子加标点。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梅兰芳蓄须》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