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达标(共8小题)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地誊写           地把握          地放好             的鼓舞
      的花体字        的出发点         的断言           的歌声
2、看拼音写词语

téng xiě

chū bǎn

qí tú

jǐn shèn

      

      

      

      

3、一锤定音。

好莱坞      (wū  wù)    吝啬      (nìn  1ìn)    呵护      (hē  hè)

4、根据意思写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①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      

②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③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④跟过去一样。      

造句:      

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腼腆得意扬扬。(用划线字造句)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6、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写面对“我”写的诗,母亲的评价是      ,父亲的评价是      ,这两种评价里都饱含了他们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爱有不同种方式。

7、比一比,再组词。

        慎        版        毫        迪      

        甚        板        豪        笛      

8、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自满          自豪

①王鹏一有点儿成绩,就      起来了。

②每当我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心里就感到格外的      

(2)慎重         郑重

①蟋蟀常常      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②爸爸非常      地对我说:“时光不待人呀!”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根据上下文②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

刻苦铭心:      

(2)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4)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第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1)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写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一项是(   ) (2)
A . 点明“我”对父亲的期待,体现出紧张的心情。 B . 说明时间过得很快。 C . “我”实在是没事可干,就看着钟表玩。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