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

年级: 学科: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10小题)

1、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uài

kě wù

jiē duàn

qīng cuì

      

      

      

      

biàn lùn

lǐnɡ yù

huā ruǐ

chū bǎn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zhuó)   盘(yù) B . 集(shōu)   荧光(píng) C . (huǐ)    恐(bù) D . 恶(zēng)  生(dàn)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追根求           司空见          见      知著
无独有           鄙夷不                而不舍
  有的年轻人总爱思考如何才能取得科学领域的重大发明,却往往对身边      的事物      。殊不知,他们忽略的      的能力和       的精神同等重要。
4、下列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思援/弓缴/而射之。 B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D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只要……就……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也……

(1)      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2)蚯蚓      是插上翅膀      难以飞渡重洋。

(3)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间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
      能发现真理。
(4)      托米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说话的时候他并没有抬起头。
6、对“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里的“?”是发现不了问题,不断追问,因而产生疑问。 B . 这里的“!”是指通过探索还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叹。 C .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 这句话中的“?”和“!”没有特殊含义。
7、填写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使其语意连贯的一句话是(    )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使自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 . 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 B . 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 C . 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 D . 从而抓住对方的要害
8、下面选项中,对本单元人物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格纳——善于思考、锲而不舍 B . 两小儿——勤学好问、三心二意 C . 玛琪——聪明可爱、向往学校 D . 孔子——博学多才、实事求是
9、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写的一篇科幻小说,幻想未来的上学方式。 B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C . 《表里的生物》一文中“我”知道表里并没有真正的生物,而是表里的零件在运动,“我”把它们当成了小蝎子、蟋蟀。 D . 《两小儿辩日》中可以看出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
10、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言警句。
(1)“      。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相信以后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加优秀。”老师常常这样鼓励我们。
(2)事物一旦发展到极限就要改变它,正如《周易》中所说:      
(3)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2500年前,《淮南子》中就提出:      
(4)“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答问题。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秘密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探查),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钦而不舍精神的人。

(1)请用“\”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画掉。
(2)“见微知著”的意思是      
(3)说说你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理解。
2、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格登少年时对虫子很感兴趣,很想成为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可是他实在太“笨”了。

    那天,从伊顿公学加德姆老师手中,格登接过自己的成绩单,看了看,顿时满脸通红,羞愧不已。是的,这的确是一份令人尴尬的成绩单,分数惨不忍睹。各科成绩的总和不及人家的零头,尤其是理科,门门功课倒数,而生物学甚至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倒数第一。加德姆老师给予的评语更加令人难堪,他说:“我相信你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你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你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你个人以及想教导你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拿着成绩单,格登郁闷极了,含着眼泪跑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那是学校一间闲置的小仓库,他课余时在那里饲养了很多毛毛虫。

    忽然,一只蝴蝶在他眼前飞舞了几圈,扑落在成绩单上。格登不禁眼前一亮,这才注意到,原来他所饲养的毛毛虫好多已经变成蝴蝶,在仓房里翩翩起舞。他甚至注意到,一只蝴蝶正在从蛹壳中挣脱出来,那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空中尽力地伸展着,虽然艰难,却很执着。格登深受感染,满心郁闷烟消云散。他想,我这只笨笨的毛毛虫,难道真如加德姆老师所说,不能羽化成蝶吗?

    于是,他把差评成绩单放在自己房间的书桌上,用玻璃板压着。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盯着它看上一会儿,明显是在与之较劲。

    这样的举动,不止一次,也不止两次,是无数次;坚持了不止一年,也不止两年,而是六十四年……凭着一股倔强劲儿,格登发奋学习,刻苦钻研,一次又一次用实际成就向那份差评成绩单宣告:“你所说的不是事实!”中学毕业后,他考入牛津大学,攻读动物学;25岁那年,他成功克隆出一只青蛙而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之父”;79岁时,因为巨大的专业成就,他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惨不忍睹”的意思是      。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2)加德姆老师的评语是在告诉格登什么呢?此时,格登的心情如何?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语总结就是       ,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对该词语的解释。
(5)格登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6)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习作与表达。(共1小题)

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续编一个合理有趣的故事。要求:语句通顺,重点突出,题目自拟,550字左右。

    熊猫贝贝住在气候温暖的中国四川,企鹅乐乐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它们都是网迷,经常用QQ聊天,经常发电子邮件互相问候,成了一对亲密无间的网友。这不,熊猫的生日快到了,热情的企鹅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熊猫兄,你的生日快到了,特送上南极特产——南极冰一块,望笑纳。熊猫贝贝喜不自禁,高兴得又蹦又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