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三单元第9课《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9小题)
吓唬 拨弄 耽搁 揉动
泡沫 急遽 缥缈 惆怅
①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 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②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 。
③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 的变化,孤独而 的黄昏到来。
④(男孩儿)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 ,一派 。
本文讲述了在一个 ,母亲答应带作者外出,作者从 等到 ,再到天色暗下去,最终 的事,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一个阳光mínɡ mèi 的午后,我在大树下玩耍,看到一群mǎ yǐ ,有的好像搬着东西走来走去,有的好像被bàn dǎo 了,显出十分jīnɡ huánɡ 的样子,非常有趣。
我 妈妈这个星期天能带我出去玩。于是,我热切地 星期天快点到来。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天,妈妈却不停地忙着做家务,让我的 落空了,我感到很 。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 。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但是由于家务繁忙,一次次爽约,最后没有去成的事。在那个星期天,“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 、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 、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 ,到最后等待结束, 的心理过程。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妈妈的手(节选)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她整日地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
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臂?
忙碌—— 满足——
讲究—— 悠闲——
上联:读《论语》,不耻下问
下联:
三、语言表达(共2小题)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如果母亲此时准备放下手中洗着的衣服,领着“我”外出,“我”高兴了,再看到同样的景物时,会是什么感受?请尝试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