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4.13大众传媒的发展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7小题)
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
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表3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表3
创造新词的方式 | 繁体字 | 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
音译外来词 | 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 |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
赋予旧词新涵义 | 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 | 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
其他 | 西學、洋錢 | 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