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


A . 冷笑 为难 招待 安居乐业 B . 出息 取笑 笑嘻嘻 鸟如指掌 C . 囚犯 解释 实话实说 面不改色 D . 负责 大臣 完好无损 不惜代价
2、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 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 . 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广博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 . 要敢于否定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 . 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3、翻译文言文句子。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课文精彩回放。
(1)《学弈》选自      ,孟子是我国古代      家、      家。这篇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棋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2)从《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中看出孔子具有      
(3)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5、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夫战,勇气也 B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 甚矣,汝之不惠 D . 莲,花之君子者也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B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 . 孰/为汝/多知∕乎?
7、写出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并解释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1)使弈秋二人弈 字音:          字义:      
(2)孔子不能也   字音:          字义:      
(3)孰汝多知乎   字音:          字义: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

1、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视久之。      

②虎亦寻去。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      
(5)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5)
A . 望而生畏 B . 虎视眈眈 C . 无知者无畏 D . 初生之犊不怕虎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      
(2)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2)
A . 两个孩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 . 两个小孩讥讽孔子无能,不懂装懂。 C . 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D . 两个小孩很尊敬孔子,显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
(3)找出第一个小孩的观点和第二个小孩的观点。      

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      

(4)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请选一选。

A.温度的高低   B.形状的大小

(甲)小儿:        (乙)小儿:      

(5)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      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      
(6)下列不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  ) (6)
A . 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B . 上课时候可以想想下课怎么玩。 C .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 .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记录      时期的      (姓名)言行的。
(2)解释加点词

①通国之弈者(      

使弈秋诲二人(      

③思弓缴而射之(      

是其智弗若与(      

(3)用合适的语言翻译句子,注意句子的完整性。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如果我是弈秋,我要针对这种情况赶快召开一个“学弈”经验总结会,我要让我的学生都学有所成,想一想:在会上,师徒三人会说些什么?

弈秋:                         

“专心致志者”:                        

“三心二意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