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个2分共40分)(共20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 .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 . 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4、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 .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 . 所成的像是实像
D . 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 )
A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 .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 .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 .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6、用钢琴和小提琴同时合奏一首乐曲,常常能明显区别出小提琴声和钢琴声,这是因为钢琴和小提琴的(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音调和响度都不同
7、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 .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 . 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 .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8、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 . 3m
B . 4m
C . 5m
D . 6m
9、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 . 大于20cm
B . 等于10cm
C . 小于10cm
D . 在10cm与20cm之间
10、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 .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 .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山
B . 船
C . 流水
D . 河岸
12、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
B . 鱼翔浅底一光的直线传播
C . 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
D . 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
13、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 . 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 . 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 .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14、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13.44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
A . 13.447cm
B . 13.44cm
C . 13.45cm
D . 13.46cm
15、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6、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镜花水月
B . 坐井观天
C . 立竿见影
D . 海市蜃楼
17、如图所示,a、b、c是从空气射向水中的三条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OA的入射光线是( )
A . a
B . b
C . c
D . 无法判断
18、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逐渐远离平面镜,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 )
A . 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B . 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
C . 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
D . 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 . 夜视仪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 . 紫外线的颜色是紫色的
D .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工作的
20、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 . 在平静的广饶孙武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 . 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 .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共6小题)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3、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将烛焰置于小孔前适当的位置,可以在塑料薄膜上观察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是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按 方式传播的.
4、如图刻度尺测铅笔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5、如图,一束光线与镜面成6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和入射角光线的夹角是 度。
6、人眼相当于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 (填“倒立放大”或“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实像。我校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 图。应该佩戴 镜来矫正视力(选“凸透”或“凹透”)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共3小题)
1、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AB为平面镜前的物体,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下面如图根据对光起的作用,在虚线框中用铅笔画上一个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2、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 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 移动。
五、计算题(每问3分共6分)(共1小题)
1、一列长150米的火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观察者站在路基旁的一个安全位置测量出整列火车通过他共用时7.5秒求:
(1)这列火车的速度为多少米/秒;多少千米/时?
(2)如果火车以这个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长为1000米的桥,则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