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28分.1~8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共12小题)

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 . 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 . 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 . 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 . 无法确定
3、如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 . 防止噪声产生 B . 阻断噪声的传播 C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 . 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4、如图所示,是桂北猫儿山上雨后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 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是1min C .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 D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6、如图所示,聪明的小白兔们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三个特征中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频率
7、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 . 塑料、沥青、蜂蜡 B . 明矾、冰、石英 C . 萘、铁、松香 D . 水晶、食盐、黄金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立竿见影 C . 日食月食 D . 杯弓蛇影
9、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 .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C .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剥去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 . 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C . 剥去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D . 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11、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透过树丛的光 B . 海市蜃楼 C . 手影 D . 水中倒影
12、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受阅部队,全军将士激情满怀。“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习近平的亲切问候振奋军心。“主席好!”“为人民服务!”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声震长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声震长空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 习近平的亲切问候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受阅部队耳中的 C . 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声震长空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D . 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声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6分)(共9小题)

1、“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       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而形成的;雪后寒是由于雪       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2、

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3、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这种物态变化会      热.
4、甲、乙两辆汽车都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      车的速度大;乙车通过的速度是       m/s;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6、把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写出来:
(1)吃冰棒解热      
(2)火山爆发时岩浆变为岩石      
(3)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      
(4)湿衣服晾干      
(5)北方奇景“雾凇”的形成      
7、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      形成的;可以看到水中的白云,这是光的      现象。
8、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但是教室个别位置的同学,有时候感觉黑板特别亮看不清字,俗称“反光”,这是由于黑板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
9、太阳、月亮、发光的电视荧屏、电灯,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      ;属于人造光源的有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共3小题)

1、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

2、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很凉,人伸出舌头贴在雪糕上,不一会发现舌头会“沾”在雪糕上,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运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共2小题)

1、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

(1)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塚最快需要几分钟?
2、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1=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
(1)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六、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共5小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明暑假去旅游,曾到海边看到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分析A、C实验,能得出      结论。
(3)分析A、D实验,能得出      结论。
(4)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            的条件下。
3、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图中的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
4、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      ,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于      态;在DE段,锡处于      态。
(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
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内,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可见      
(4)实验时,纸板应      放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