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
B . 出门随手关灯
C . 废旧书籍做焚烧处理
D . 草稿纸双面使用
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 先变红后变紫
B .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 先变无色后变红
D . 先变蓝后变紫
4、已知反应:
,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 . 60g
B . 80g
C . 90g
D . 120g
5、某纯净物A稍稍加热就分解成
、
和
,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 A是化合物
C . A中含有水
D . A不稳定
6、国际上,为了使有关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签暑文件时一般用( )
A . 蓝墨水
B . 碳素墨水
C . 红墨水
D . 铅笔
7、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 . 用于制汽水
B . 干冰人工降雨
C . CO2灭火
D .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8、已知A,B,C,D四种物质反应方程式A+B=C+D已知12gA与14g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18gC求生成D的质量为 ( )
A . 12g
B . 14g
C . 8g
D . 15g
9、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原子种数 ④反应前后总质量 ⑤元素种类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 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1、两份质量相等均为10g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一份高温煅烧使其完全分解,两种方法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
A . 一样多
B . 煅烧得到的多
C . 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多
D . 无法比较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③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酸液;④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石灰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②①④③⑤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②③④①⑤
D . ①④②③⑤
13、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
C .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方一片森林砍掉
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细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 )
A . 大于铁丝质量
B . 小于铁丝质量
C . 等于铁丝质量
D . 无法比较
15、下列关于CO 和CO2 的不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 组成: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在组成上多一个氧元素
C . 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等,一氧化碳可用作生活燃料
D . 危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16、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 . N2
B . N2O4
C . O2
D . CO
1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 CaCO3→CaO
B . C→CaCO3
C . H2CO3→CO2
D . CO2→CO
18、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 . 把混合气体点燃
B .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 . 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
D . 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
1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8 | 12 | 1 | 2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 | 6 | 10 | 2 |
A . 该反应的基 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 . 待测数据是6
C . 参加反应甲乙的质量比为2:1
D . 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0、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是( )
A . 澄清石灰水
B . 紫色石蕊试液
C . 灼热的氧化铜
D . 稀盐酸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2、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只能用化学符号哟!)
(1)碳酸 ;
(2)天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
(3)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
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 元素。
三、简答题(共10小题)
1、为什么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呢?
2、碳的单质与氧气反应当氧气充足产生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氧气不足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剂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瓶壁有一层白膜,该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清洗白膜加入 即可。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将变色的溶液加热变为 色,写出反应的化式 。
5、C、CO 都具有还原性,都能和氧化铜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检查这两个反应方程式都有什么不同)
(1) 。
(2) 。
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7、温室效应的危害?
8、产生温室效应原因?
9、生活中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
10、取一个盛有无色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加入带壳的鸡蛋,观察到鸡蛋壳表面有气泡出现,鸡蛋先上浮后下沉,反复循环运动,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 是非金属,E 是金属,B,C,D 是化合物,且 C,D 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1)物质 C的化学式 ;
(2)在
① 、②、 ③、 ④ 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a ,b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但试管口还少 。
(3)小明同学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 和 ,
选用的制取组合装置为 ;反应方程式为
;
(4)不能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原因 ;不能用纯碳酸钙、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原因 ;
(5)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物理性质是 。
2、在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1)酒精灯的火焰周围加了金属网,金属网的作用是 ;
(2)右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3)待充分反应后,试管冷却,他们将试管中的固体取出,发现试管中仍有黑色物质,于是他们讨论:反应后所得物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Cu 猜想乙: Cu C
猜想丙:
经过思考,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一定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此猜想的原因是 。为了探究其他猜想的符合题意性,该小组同学取倒出的剩余固体样品,和足量的CO加热进行了反应,观察到③ 的现象,从而证明了猜想丙是符合题意的。
六、计算题(共2小题)
1、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和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