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莞外、松山湖实验)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在天山高处,可以看到一个面积很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把湖光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你站立高处瞭望湖面,眼前是一片赏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视线的是那闪闪的粼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碧水白鹅相映辉 明如镜 声传情 清见底 洁如霜 湖山云影融一体
五、课内阅读(共1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①心乐之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凄神寒骨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六、课外阅读(共1小题)
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②,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③,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当尔一官。”岁馀,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④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於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注)①郭进: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北宋初任西山巡检,以备北汉。②巡检:官名。③刘继元:五代十国时期之一的北汉皇帝,后降宋,封彭城郡公。④具:陈述。
太 祖 大 怒 以 其 诬 害 忠 臣 命 缚 其 人 予 进 使 自 处 置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生不可无书(李勇剑)
①近来总有人问我如何作文,我皆以一言作答:读书。
②高尔基曾经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遥想当年,吕蒙读书后敢对真正的文化人鲁肃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而鲁肃也不恼,“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真让人感叹这两个读书人的神交了。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也必然是有过三日不读书的经历才能有感而发。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更应成为生活中必备物事。古人说“食不可无肉,居不可无竹”,其后应当补一句:“生不可无书”。
③读书是为了愉悦精神,更是为自己积累知识财富。如果把写作比作燃烧精神篝火,最佳的燃料便需要从书本中获得。假如不读书,篝火便渐渐熄灭,要再燃烧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必须时时向火中投放柴禾,并注意保存火种,才能让篝火延绵不熄。奇书、经典是上佳燃料,更是爆竹焰火,一旦燃烧,势必噼噼啪啪炸响,抑或光焰升空,五彩斑斓,气贯长虹,令世人瞩目。劣等书犹如浸水湿木,放进火中不仅不能助长火势,反而有让火焰熄灭的危险。如此比喻虽然繁复啰嗦,但比较形象,我便常常以此为鉴。
④有人问我,读书记不住怎么办?我无从回答。读书自然不是背书,其中乐趣自然也不同。背诵享受的是写作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之乐趣,如能帮助他人,自然是一种享受。读书享受的是与作者神交,读者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更能升华自己,滋养灵魂。这等乐趣多是独自享受,不好与人分享,自然也不在乎是否记住。读过的书自然有印象,需要用时自然会在脑海里浮现。读得多了,积淀自然丰富,也可以达到与背诵一般无二的效果。可以说,背诵是积累的速成法,读书则是慢工出细活。速成未必不好,然而终究根基不稳。古今中外多见靠读书成为大师者,鲜见靠背书而成为大师者。古代科举也分为进士和明经两科,大约也是读书和背书之差异罢了。
⑤很多人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不知敬畏。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或者缺失信仰,而是忘却了自己应有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哪里体现呢?在书里。中国在经历了百年欺侮之后,一些人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落后不堪”,于是奉行“拿来主义”,求诸于外国,殊不知,这恰恰背离了“拿来主义”的本义。然后就有了现今社会的焦虑:所谓成功学大行其道,机场书店的视频里,一个个西装革履者大声叫喊着、嘶吼着成功的奥秘,台下的学员眼睛发亮,跟着他们的导师一起呐喊“我要成功!”试问,这样的社会怎能不焦虑?怎能不浮躁?
⑥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读书的人没有求诸于内,大概是因当下社会,书生意气似乎难以挥斥方遒,正如时下中学生选择读文、理科之尴尬。大多有志于学习文科的学生,都会被父母和老师以“文科不好找工作”为由推入理科,文科生之失意也尽可见了。上面这句诗,不仅应见“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应见下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读书人应谨记读书的初衷,不是将其当作一块用完即弃的敲门砖,也不是将其当作求取“黄金屋”“颜如玉”的法宝,而应当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终生之爱好才对。
⑦请拿起书本,做一位意在读书的阅读者吧!
空位
①因为太想儿子了,他决定上城里去。
②他挑了最好的土豆装进蛇皮袋,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红烧土豆了。那小子,吃饭就像一头小牛。
③去之前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爸来看你好不好。儿子顿了一下说这阵子很忙。他说没事,你忙你的,我自己过来就好。儿子说那好吧,你下了火车上58路公交车或者打出租车到幸福小区下,问一下门卫C幢B单元803室。对了,城里有红绿灯,看见红灯就在路边等,看见绿灯才能过马路。他说中,记住了。
④没想到城里的公交车这样漂亮。他肩上斜挎着一个人造革黑包,右手提了蛇皮袋惴惴不安地踏上公交车,说,同志买票。司机乜了他一眼说,自己投币,一块钱。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多少?一块钱!哎。他开始翻口袋,摸出一个硬币,问,投这箱子里?对。当,硬币掉下去了。他笑了。张望了一下,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⑤透过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见高高的看不见顶的楼房。他感觉有点眼晕,这城里真好啊!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城里人了,他从心里冒出自豪。
⑥小时候,儿子望着大山问,爸,大山外面是啥?他说是大城市。儿子又问,爸,城市里有啥?他说有高楼,有看不见泥的大马路。儿子说长大了我要去城里。他摸着儿子光光的后脑勺说,有志气!
⑦那一年,儿子拿着大学通知书兴奋地叫:爸,我考上了!我考上了!他说好小子,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他起早摸黑拼命干活,为了儿子,累着幸福着。四年后,儿子打来电话说,爸,我找到工作了,以后你别太劳累,我会寄钱回来的。他笑着说,你爸有手有脚不用你寄钱,你好好攒着,将来娶媳妇。去年,儿子再次打来电话说有对象了,但是女孩不愿上大山里来。他说那是,谁愿意上大山啊,你们好好地就好。说这话他的心里却有隐隐的失落。再一想,你个老家伙,儿子过得好你还有啥不满意的?于是又笑了。
⑧车子在一个站点停下来,这一站上来很多人。
⑨汽车喇叭里响起一个亲切的女声:乘客朋友们,现在是上车高峰,请主动往里边走。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谢谢!
⑩他把身子往里边的位子移了下,空出外面的位子方便别人就座。奇怪的是人们似乎都看不到那个空位的存在,宁愿费劲地站着。
⑪他纳闷地往人群望,有一个小女孩刚好转过头瞟了他一眼。这个小女孩七八岁模样,紧紧靠着她的妈妈,小小的身体因为把持不住平衡,时不时东倒西歪。妈妈努力地拉住她。
⑫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怜惜,赶紧站起来,冲小女孩招手,快和你妈妈来这边坐。
⑬小女孩看看他皱起了眉头。他估计小女孩听不懂他说话,就对小女孩的妈妈叫,喂,快带你的孩子来这边坐。小女孩再次看了看他,目光带着犹豫。女孩妈妈低下头轻声说,宝宝坚持会儿,瞧那人多脏啊!
⑭他的脸腾地红了,自己真的有那么脏?他低下头开始检视自己,脚上一双破旧的解放鞋满是尘土;衣服,袖口上污漆漆亮光光的,隐隐散发出一股酸臭味。衣服确实好久没洗了,他一个人,除了晚上上炕睡觉,整天在地里出力流汗,洗了也白搭。在乡下没有人会介意,但是现在很显然自己的邋遢形象和干净的城市太不协调了,说难听点他简直就像米饭上突然飞来的一只苍蝇。
⑮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真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可他不是,他那样突兀的占着公交车的位子。
⑯五分钟后,他站了起来,从包里翻出一条毛巾,干净的毛巾。这是儿子买给他的,一次都没有舍得用过。他把毛巾展开仔细地将椅子擦了一遍,然后拉出椅子下的蛇皮袋往车后走去,他走过,人群自动散开,有的还捂住了鼻子。他始终低着头,他感觉后背麻麻的,他知道击中他的是目光——城里人的目光。终于,车停了,他抬起脚……
⑰谢谢你,爷爷。
⑱是和他说话吗?他愣住了。转过身看见那个小女孩一双晶莹的眸子。小女孩说,你是个好心的爷爷。
⑲那一刻他想哭,他想拥抱小女孩,他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当然他什么也没做,他笑着冲小女孩挥挥手下车了。他没有去儿子那儿,而是去火车站买了返程票。坐在返程的列车上,他蔫头蔫脑地看着脚下同样蔫头蔫脑的蛇皮袋,他想,要是真去了儿子那,会不会也给儿子带去难堪?也许他这次贸然进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⑳想着想着他的眼里噙满了泪。
情节 |
① |
空位待坐 |
邀坐被嫌 |
④ |
“他”的心理 |
惬意 |
② |
③ |
难过 |
①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②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真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
八、作文(共1小题)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
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请以“晒出我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前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九、名著阅读(共1小题)
(A)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吃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
因为高兴,胆子也就大起来;自从买了车,样子跑得更快了。自己的车,当然格外小心,可是他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的车,就觉得有些不是味儿,假若不快跑的话。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贵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样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