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地理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4小题)

1、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a和图b分别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在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和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1-2016年,造成东部地区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受生育政策刺激,生育率提高 B . 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到当地上学 C . 受周期性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 D . 小学教学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2)2001-2016年,东北地区小学人数的变化情况反映该地区劳动力(   ) (2)
A . 需求规模减小 B . 受教育水平下降 C . 短缺情况加剧 D . 抚养比显著下降
(3)2001-2016年,中部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之差缩小的原因最主要是(   ) (3)
A . 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B . 中部落户政策放松 C . 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D . 东北人口迁入中部
2、天然彩色棉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新疆有最适于天然彩色棉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彩色棉生产基地。下图为新疆天然彩色棉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天然彩色棉(    ) (1)
A . 空间分布均匀 B . 集中在盆地南部 C . 盆地边缘分布稀疏 D . 多分布在冲积扇上
(2)新疆更适宜天然彩色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2)
A . 荒漠广阔 B . 光照充足 C . 地价低廉 D . 地广人稀
(3)和传统长绒棉相比,发展天然彩色棉的优点不包括(    ) (3)
A . 利于人体健康 B . 降低加工成本 C . 减少环境污染 D . 提供工业原料
3、绒布冰川位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分冰川表面覆盖着由岩石碎屑等杂质组成的表碛,表碛来源于冰川表层融化后出露的内碛和寒冻风化、块体运动等作用下直接落于冰川表面的碎屑物。一般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观测发现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融化速度。受亚洲季风影响,2005年6月,在绒布冰川新降雪中检测到了有机氯农药。下图示意某时间段绒布冰川消融量随正积温、表碛厚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新降雪中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     ) (1)
A . 塔里木盆地 B . 南亚 C . 欧洲 D . 东亚
(2)随表碛厚度增大,冰川消融量的变化特点是(    ) (2)
A . 一直增大 B . 一直减小 C . 先增大后减小 D . 先减小后增大
(3)越向冰川下游表碛覆盖越厚,主要原因是越向下游冰川(    ) (3)
A . 表碛物颗粒越大 B . 侵蚀能力越强 C . 融化越多 D . 完全融化
4、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下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下右图是左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5月最低,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 . 7月最高,降水量大,无蒸发 C . 6月最低,正值梅雨季节,降水量大 D . 8月最高,副高控制,蒸发量大
(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 (2)
A . 甲>丙;甲海拔高,昼更长 B . 甲>丙;甲晴天多,降水少 C . 甲<丙;丙 晴天多,降水少 D . 甲<丙;丙纬度高,昼更长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是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全长480千米,沿线建设桥梁79座、涵洞100多座(下图)。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蒙内铁路建设为当地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并通过一线实践与人员培训,实现了技术转移。下图为蒙内铁路沿线地形图。

(1)简析蒙内铁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方面的问题。
(2)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蒙内铁路修建桥梁与涵洞时应注意的问题。
(3)评价蒙内铁路的修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在蒙内铁路建设中,中国企业以技术培训、技术合作、中高层员工培养等方式进行技术转移。对这种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夸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

(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
(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
(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束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进入寒冬,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带火了多地的冰雪旅游市场。冰雪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例如,很多景区冰雪旅游“淡季旺季,泾渭分明”,旺季“门庭若市”,淡季“门口罗雀”;旅游项目基本上逃不脱“踩踩雪,玩玩冰,泡泡澡,吃吃菜”等套路,离不开冰雕、滑雪场、冰灯、温泉等几大件;甚至只有几千人的接待能力,却在短时间内涌来数万游客,加大了安全、环保压力。在当前我国冰雪旅游业正从以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背景下,如何实现冰雪景区可持续发晨,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说明我国北方冰雪旅游面临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2018年11月,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环保举报51724件。从污染类型来看,噪声污染举报占比30.1%,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且噪声举报主要来自城市。

(1)指出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2)举例说明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德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考地理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