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共60分)(共30小题)

1、“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  C . 安史之乱是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 D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下列事件存在某种关联,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黄巢起义  ②安史之乱  ③唐玄宗统治腐败  ④藩镇割据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②③④
3、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制造“靖康之耻”的是(  )
A . B . 西夏 C . 元朝 D .
4、“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 . 加强民族融合 B . 加重人民负担 C . 加速隋朝灭亡 D . 促进南北交流
5、史料记载:杨坚,其父在北周官至柱国大将军,北周武帝聘杨坚长女为皇太子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依据这段材料判断,杨坚是(    )
A . 隋炀帝 B . 鲜卑人 C . 北周外戚 D . 北周亡国之君
6、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不同认识,其中有一同学的认识不能得到史实的有效支撑的是(    )
A . 圣君的出现是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 B .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淾 C . 统治者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D . 统治者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7、小明同学在课外读史活动中阅读到下面一段小故事:骆宾王写得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讨伐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个小故事反映了武则天的为政理念是(    )
A . 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B . 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制度 C . 重用武力,巩固开拓边疆 D . 不拘一格,选拔真才实学
8、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经典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符合题目要求的诗人是(    )
A . 杜甫 B . 白居易 C . 李白 D . 苏轼
9、文物是历史的载体。通过如图历史人物塑像,我们可以了解(    )

A .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汉藏的友好交往 D . 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10、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盛世的成功,往往都有吸收外来文明因素的作用。唐朝时期与此说法相符合的是(    )
A . 日本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 . 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C . 北方游牧民族普及饮茶之风 D . 佛教经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
11、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与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 . 汉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2、唐朝灭亡之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全称为(    )
A . 春秋战国 B . 南北朝 C . 五代十国 D . 三国两晋
1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 . 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B . 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C . 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D . 有利于形成重武风气
14、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请写出材料三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    )

A . ①辽②金 B . ①辽②西夏 C . ①金②蒙古 D . ①金②辽
15、宋辽之间出现“(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是由于(    )
A . 岳飞抗金 B . 澶渊之盟 C . 宋夏合议 D . 宋金合议
16、岳飞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因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如果想重温岳飞抗金的壮举,我们可观看下列哪一视频(    )
A . 《澶州之战》 B . 《郾城大捷》 C . 《黄袍加身》 D . 《赤壁之战》
17、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活跃,政府在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    )
A . 天津、上海 B . 苏州、北京 C . 海口、景德镇 D . 广州、泉州
18、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
A .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 B .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 .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D .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9、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为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接帮助的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2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作者是李清照。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
A . 汉赋 B . 唐诗 C . 宋词 D . 元曲
21、《元史·本纪第一》载“元年丙寅(1206年)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白斿旗(蒙古国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这位完成蒙古族各部统一的“皇帝”是(    )
A . 阿骨打 B . 耶律阿保机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22、元朝、隋唐都实现了国家统一。元朝与隋唐相比,其鲜明特点是(    )
A . 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 B . 属于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 C .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 . 政治实现高度集权
23、如图是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

A . 元朝 B . 宋朝 C . 唐朝 D . 明朝
24、有一首歌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元朝,由于中外交往和民族融合的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产生了一个新的成员,这个新的成员是(    )
A . 维吾尔族 B . 蒙古族 C . 满族 D . 回族
25、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    )
A . 韩熙载夜宴图 B . 契丹人饮马图 C . 蹴鞠铜镜 D . 杂剧陶俑
26、适合作为下图名称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B . 宋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C .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D . 佛教对外传播路线图
27、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 . 抗倭是当地居民的共同要求 B . 戚家军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 C . 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D . 农民起义抗倭反明
28、李时珍由于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古代医药学书籍存有不少的疑问和缺漏,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最后编纂完成总结性巨著(    )
A . 《资治通鉴》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伤寒杂病论》
29、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封建社会皇权专制特征的是(    )
A . 天坛 B . 太和殿 C . 长城 D . 避暑山庄
3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隋炀帝统治残暴导致农民起义推翻隋朝统治 B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建立宋朝 C . 西夏皇帝元昊创制西夏文字促进了党项族的发展 D .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二、综合题(31题18分;32题8分;33题14分,共40分)(共3小题)

1、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3)材料三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他为什么?
(4)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

——吴钓《中国古代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三: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国家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摘编自徐伟云《徐伟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据材料一,概括“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唐中后期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变化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宋代采取的对“北方国家”有关政策之间的联系。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材料一展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明朝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教研联盟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