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 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句子默写(共1小题)

1、默写
(1)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柳永)
(2)      ,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陶渊明)
(3)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白朴)
(4)      ,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5)《醉翁亭记》中的“      ”一句,如今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意思。

二、对比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      (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      ,语段乙节选自课文《      》。
(2)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 . 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 . 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 . 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3)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      
(4)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 ,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 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选文有删节)

[注]①南郑:刘邦被封为汉王,国都在南郑。②上:指汉王刘邦。不我用:即“不用我”。③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只想在汉中称王,就没有韩信的用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诸将得(      )      ②非信无所与事者(      

(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B . 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C .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D .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3)在萧何心中,韩信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语句回答)
(4)根据选文情节内容,请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一个词。 

萧何识韩信→萧何      韩信→萧何      韩信→刘邦      韩信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功名与功德

    ①“功名”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功业和名声”。纵观古今,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孔子不反对追求功名,讲“见利思义”“富而可求也……吾亦为之”,但他尤其看重精神的“功名”,认为“仁义”比功名更重要。庄子对功名持超然的态度:“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还认为追求功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功名使得人们相互倾轧,使人丧失自由。

    ③科举时代,世人热衷功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功名意识深入千家万户。人人能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明证。面对世人追逐的功名,当代国学大师熊十力的见解:“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世人因热衷功名、追逐功名,苦便随之而来;志学者因只求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便不以为乐,也不以为苦。

    ④追求功名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一学生来旁听,思维迅捷,课后常与他磋磨学问,更兼意趣相投。某日,这个学生踌躇着开口请求一封推荐信,他爽快应允,这学生便获得一份足够分量的“敲门砖”。然而,推荐信一出他便再无踪迹,先前的所作所为成了功利的假象。

    ⑤这位学生想获取功名固然无错,只是功利思想太强。像这种获取功名的做法,为仁德之士所不齿,而且这种人也很难有大作为。功利如同厚厚的灰尘遮蔽着我们的眼睛,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追求功名的真正意义。

    ⑥追求功名时,我们还要积累功德,否则,即便拥有了功名也可能失去。“功是善行,德是善心。”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是修养升华而成的一种帮助别人的智慧。对待功名、功德的态度,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品格和胸襟。焦裕禄心中只有“民利”,鞠躬尽瘁为兰考,从不考虑个人名利:钱学森坚决不同意为他自己立碑塑像,世人赞他“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们这种“名利于我如浮云”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对那些整天沉醉于功名富贵的人来说,不啻为一服清醒剂。

    ⑦          , 面对功名,我们要坚守本心,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行动上恪守一份理智。在追求功名时不断积累功德,形成正确的功名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选文有删改)

(1)在第⑦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A . 追求功名危害性极大,应保持心地干净。 B . 追求功名为世人所认同,但应取之有道。 C . 功德是追求功名的修养,重在克己利他。 D . 积累功德,有助于我们正确树立功名观。
(3)梳理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文章从解说“功名”起笔,先阐述了      ,然后议论了      ,接着进一步阐明了      ,最后归结出了      (中心论点)。

(4)你是否赞同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法?请用举例论证或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理由。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个拥抱的距离

    ①父亲一心想要个儿子,我的到来让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小时候,我不记得他曾抱过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常把邻家和我一样大的小男孩抱在怀里,我只能委屈地站在他身后的影子里暗暗流泪。

    ②我以为只要我像个男孩子,父亲就会喜欢我。于是我把头发剪得很短,只穿表哥穿小了的衣服,把自己扮成个假小子;像男孩一般撒着脚丫走路,爬树掏鸟窝。上学后,我事事争第一,要让他看到我把邻家小男孩远远地甩在后面。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引起他对我的重视,以我为荣。整个小学阶段,我一直是老师眼中最乖的学生。但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我,更不曾到学校接过我,这些事都是妈妈做的。

    ③步入初中后,我很(xiàn mù)班上那些被父亲宠爱的女同学,多么希望,父亲也能带我去游乐园,坐过山车,坐摩天轮;多么希望,父亲也能像当初抱邻家的小男孩一样抱抱我——那拥抱一定很温暖。然而,我渴望了很多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

    ④初三那年,我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抗父亲。我要让他后悔,后悔自己不该漠视我的存在。我认识了一个大男孩,他给了我父亲般的关心和呵护……我开始逃课,成绩也越来越差。老师打电话请来父亲——那是父亲第一次来学校。一进办公室,他就急急地说:“我女儿不是一向都挺好的吗?她应该是最让人放心的孩子呀。”老师没说话,只是把我那些几乎空白的卷子递给他。

    ⑤“你是不会做,还是故意不做?”父亲抬头问我。我淡淡地瞟了他一眼,扭转头,把下巴抬得高高的,一脸不在乎。转头的瞬间,我注意到了他脸上的愠色和眼中的怒火。

    ⑥“你是故意的!为什么?”他终是被我激怒了。我也不管不顾:“是!我就是故意的,就是要气你!从小到大,你关心过我吗?!就因为我是女孩,你从来都漠视我……你宁愿抱别人家的男孩,也不愿意给我一个拥抱。15年来,我就是个有娘没爹的孩子……”

    ⑦父亲愣住了,眼圈泛红,而我早已泪流满面。突然,他一把把我揽进怀里,喃喃地说:“对不起……我以为女孩子……不用当父亲的操心……”迟到了15年的拥抱!我偎依在父亲的怀里,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⑧从此,每天放学后父亲都骑着摩托车来接我,尽管他的人、他的车挤在校门口显得格外寒酸。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丢人,反而昂着头,兴高采烈地向父亲跑去。而且他真的带我去坐摩天轮了,还有海盗船、碰碰车。我紧握着父亲的手,感受着父亲的温度。多少次出现在梦中的情形终于实现,多年来的委屈全都化成了泪水。

    ⑨母亲告诉我,父亲确实想生个儿子,但我出生后他也一样宝贝着。他觉得我是个懂事、让人放心的孩子,不用管。在我小学时他失去工作做了摩的司机,每天一早就上街去载客,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挣钱,想在我上大学前攒够费用……我明白了,父亲不是不爱我,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

    ⑩中考前,我被市里最好的高中提前录取。消息公布出来的那天晚上,母亲特意买了酒,炒了一桌子菜为我祝贺。父亲也破天荒地没再出去载客,或许是高兴吧,他居然喝醉了,一直在笑,一直在唠叨:“我的丫头真是个争气的孩子呀!……说着说着他突然抱住我,哭了。

(选文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xiàn mù      
(2)结合上下文,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包含的人物情感。

文中语句

人物情感

我只能委屈地站在他身后的影子里暗暗流泪

      

父亲愣住了,眼圈泛红,而我早已泪流满面

抱怨、痛苦

我偎依在父亲的怀里,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多年来的委屈全都化作了泪水

      

(3)第⑨段运用      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      
(4)对选文中心思想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4)
A . 回忆成长往事,表达“我”对父爱的渴望。 B . 爱的交流和传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C .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D . 批判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弘扬男女平等。
(5)请从语言表现力角度,分析第⑥段。(至少写出两点)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上海地处长江汇入东海之口,上海及其辖区内许多地名很有地理特色。吴淞江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叫下海浦,一条叫上海浦。古时当地渔民的活动主要集聚在上海浦附近。南宋咸淳3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集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29年(公元1292年),上海镇从松江府华亭县划出,设立“上海县”。从先秦至元代,上海逐渐成为粮、盐产地,浦东新区就有很多地名与此有关。“新场”“盐仓”“下沙”“三灶”等与晒盐、炼盐有关;“新场”的得名就源于下沙盐场南迁形成的新盐场。“大团”“六团”“三墩”等与管理盐务的机关有关;元初设头场盐使署,明隆庆2年(1568年),下沙盐场自南而北划分为9个盐区,以团为通名,最南端的叫头团,也叫一团。“头”“一”与“大”同义,遂有了“大团”之名。

(1)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上海的得名与      有关;浦东新区很多地名与      有关。

(2)在时光隧道里,南南和沙沙碰到了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交谈。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当时语境的是:

       ②      

A.“申”是怎么演变成上海的呢?

B.为什么上海有“申”的说法?

C.汽车牌照上为何用“沪”?

D.汽车牌照上的“沪”跟“申”有关吗?

(3)从下面有关上海的徽标中任选一个或几个,并根据所选徽标信息,简要介绍上海的某一特点。

六、作文(共1小题)

1、题目:偶得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 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