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2小题)
1、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A .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 .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 .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 .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C . 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 .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3、下列关于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 用过氧化氢溶液、肝脏研磨液作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 用淀粉和蔗糖溶液、淀粉酶,反应后滴加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 . 用蛋白酶、蛋白块作实验材料验证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分解
D . 设置pH为2、7、12的条件,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4、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两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B . 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膜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 . 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 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氨基酸
5、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B . 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原因是糖类是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
C . 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其原因是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
D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氨基酸、蛋白质和RNA
6、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TP去掉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B . ATP水解形成ADP时会释放出能量,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C . 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 . 恒温动物体温的维持只与细胞呼吸有关,不需要ATP水解供能
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 .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
C . 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D .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8、关于人类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类遗传病均可经基因诊断确诊
B . 没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C . 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9、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B .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 .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 因为黑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血浆中的
、
等离子参与pH的调节
B . 内环境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K+、尿素等物质
C . 细胞外液中的Na+、Cl﹣是形成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D . 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有利于代谢产生的水进入毛细血管


11、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哺乳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B . D点时种群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量,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C . 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
D . 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以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
1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曾带领她的团队对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下列生理现象或疾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相同的是( )
A . 风湿性心脏病
B . 免疫排斥
C . 过敏反应
D . 艾滋病
二、填空题 (共5小题)
1、有这样两个患有囊性纤维病的家庭遗传系谱如图1所示(若控制该病的基因记做(a),表达产物CFTR的膜整合示意图如图2。
(1)从图1遗传系谱图推知,该病是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图2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CFTR蛋白结构的异常,影响了肺部细胞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跨膜运输,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 决定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属于 。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率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正常的CFTR蛋白约由1500个氨基酸组成。目前已发现CFTR基因有1600多种突变,都能导致严重的囊性纤维化,这一事实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特点。
(4)图1右中的双亲均未患白化病,而他们有一同时患白化病、囊性纤维病的孩子,则其双亲所生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
2、下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甲图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是 。
(2)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作用效果也不同。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①] 中,当神经冲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 ;而有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则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 。
(3)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减少反过来促进了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增强,这个过程体现了激素的 调节,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利用小鼠制备的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做成的“早早孕试剂盒”,检测早孕的准确率在90%以上。
资料2:葡萄糖异构酶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为提高其热稳定性,朱国萍等人在确定第138位甘氨酸为目标氨基酸后,用有效方法以脯氨酸替代甘氨酸,结果其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12℃,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更具刚性。
资料3:巴西是全球最大的甘蔗生产国,但是甘蔗容易受螟虫的侵害。2017年6月8日,巴西向世界宣布,全球首款能抵抗螟虫的转基因甘蔗已培育成功,并且批准该品种进入市场。
(1)资料1中,在该“单抗”的生产过程中,将 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接种后,从脾脏中提取B淋巴细胞,并设法将其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对该细胞还需进行 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符合需要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 。
(2)资料2中提到的生物技术属于 工程的范畴。在该实例中,直接需要操作的是 (填“肽链结构”“蛋白质空间结构”或“基因结构”)。
(3)资料3中获得转基因甘蔗的过程中,其核心步骤是 。
4、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λ)和时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 方向。X的主要生物类群是 。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 实现(写出两种措施)。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的能力。
5、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原料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其制作流程为以高粱、麸皮、谷糠和水为主要原料,以大麦、豌豆所制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原料,经酒精发酵后,再经固态醋酸发酵、熏酪、陈酿等工序酿制而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酒精发酵过程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主要参与的微生物为酵母菌,其呼吸方式为 。
(2)醋酸发酵过程中,主要参与的微生物为 ,从细胞呼吸类型看,其属于需氧型生物,它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 (填“充足”或“缺少”)。
(3)家庭自制果醋时,为鉴定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 作进一步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