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0年高三理综生物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一)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6小题)

1、关于细胞中核酸的生物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RNA的合成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 B . 不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 C . 在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核酸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D . 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2、将黄豆干种子浸水30小时,期间黄豆胚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A .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均大量增加,代谢加快 B . CO2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显著增大,说明此阶段无氧呼吸较强 C . 酶的种类没有变化,但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 D .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胚细胞,会发现大部分细胞中存在染色体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细胞持续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lα)。在氧气供应不足时,细胞内积累的HIF-lα可以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此外,该研究为癌症等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生活在高原的人体内HIF-1α的水平可能要比一般人高 B . 低氧环境中EPO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 C . 若氧气供应不足,HIF-lα会使EPO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 D . 氧气供应不足时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可能下降
4、人类中成年男性秃顶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 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女儿全部为非秃顶 B . 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儿子全部为秃顶 C . 非秃顶女性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个b基因 D . 秃顶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可以有1条染色体含有b基因
5、研究人员对某地沙棘种群密度及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物的有机物量)进行多年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期间沙棘的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增长 B . 某种灌木入侵导致大部分沙棘死亡可能引起群落演替 C .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沙棘种群生物量代表暂未利用的能量 D . 6 ~10年间沙棘个体生长增加的生物量大于个体死亡减少的生物量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下图表示某温带植物在生活状态下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用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合成量或分解量表示)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其原因是      。从图中可看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      
(2)深秋时节,随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已开始落叶进入冬眠状态,据图分析其理由是        
(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中的C元素在暗反应中的途径是      ,而释放的O2中的O元素直接来自于       
2、某地由于连年种植玉米,导致产量逐年降低。生态学家建议多种作物合理轮作,  这样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农田害虫数量时,可通过喷施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尾,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该实例说明       离不开信息传递。
(2)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蝗绿僵菌并用其防治蝗灾,这属于      (填“化学”或“生物”)防治。蝗绿僵菌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      
(3)请分析进行合理轮作,有利于农作物长期高产的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
3、某生物小组同学发现,一种昆虫的翅具黑斑纹、黄斑纹、无斑纹三种表型。他们用一只黑斑纹雄虫与一只无斑纹雌虫交配,F1中雌性均为黑斑纹、雄性均为黄斑纹。同学们分三组对这一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充分讨论:
(1)第一组同学推测:该种昆虫翅的斑纹可能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b控制,B决定黑斑纹,基因型XbY的个体表现为黄斑纹,XbXb的个体表现为无斑纹,即杂交实验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2)第二组同学认为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不一定是XY型,可能是ZW型。他们通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雌、雄个体细胞      (填“什么分裂什么时期什么的组成”)。结果最终确定了该昆虫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第二组同学接着又提出:仅凭这一个实验的结果还不能证明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成立,可用现有材料      进行多对杂交实验,若子代均表现为      ,则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成立。但是他们并未进行实验。
(3)第三组同学认为:翅的斑纹可能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一对基因决定有、无斑纹,另一对基因决定斑纹的颜色,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他们利用现有材料进行了多对杂交实验,统计所得子代的表型及个体数量如下表:

性别

黑斑纹

黄斑纹

无斑纹

雌性

31

30

19

雄性

29

32

21

实验结果证明了第三组同学的观点成立,第一组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那么,用第三组同学的解释,最初进行杂交实验的雄、雌两亲本的基因型应分别为            

4、某小组同学配制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其配方为:牛肉膏0.3g、蛋白胨1.0g、氯化钠0.5g、 磷酸二氢钾0. 2g、琼脂1.5g、(抑)制霉菌素0.5mg、蒸馏水100mL。据此配方回答问题:
(1)该小组同学培养的微生物应是      (填“细菌”或“真菌”),理由是      
(2)牛肉膏、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      养分。
(3)加入的磷酸氢二钾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养分上提供      ;缓冲培养基的       
(4)该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是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好后需经      灭菌处理,并注意与未灭过菌的其他物体      
5、下图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O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 tel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也可以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时,常使用的酶是      
(2)重组载体构建的过程中所需的酶有             
(3)为进一步鉴定菌体是否含有重组质粒P3,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

             菌落类型

平板类型

A

B

C

无抗生素

+

+

+

氨苄青霉素

+

-

+

四环素

+

-

-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

-

-

根据表中结果判断,A、B、C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      

三、实验题 (共1小题)

1、哺乳动物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一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传出神经通过释放      作用于胃窦G细胞和胃腺细胞;若胃酸分泌过多,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指      
(2)为探究不同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用同一只大鼠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1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 + + + + + +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继续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 + + + + + + + +

4

只注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假饲是让大鼠进食,但食物从食道上的瘘口掉出而未进入胃;“+”的数量表示胃液分泌的多少)

①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再假饲,此时,胃液的分泌是受      调节。

②步骤3中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结果与步骤1相同,由此说明      

③步骤4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从而确定在只有      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西省临汾市2020年高三理综生物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