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7小题)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
日 |
|
|
|
|
|
月 |
|
|
|
|
|
车 |
|
|
|
|
|
马 |
|
|
|
|
|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一个学生名叫朱月坡。他平时写字非常潦草。一天,一位实习老师发考卷时,竟不认识他写的姓名,猜测了许久,朗声叫道:“朱肚皮!”那学生听了很不高兴:“老师,我那“土”是挨着“皮”的。”老师抱歉地说:“对不起。你这么一潦草,就水土流失了!”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读翻译稿的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