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共22小题)
年份 | 1949 | 1952 | 1965 | 1966-1970 | 1977 | 1979 | 1984 | 1992 | 1998 | 2008 |
人数 (万人) | 1.2 | 6.6 | 16.4 | 0 | 27 | 28.4 | 48 | 75 | 160 | 599 |
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扫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召开全国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
③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为祖国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如图是红卫兵捣毁孔庙“万世师表”牌匾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①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②“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积极作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
④1972年中美建交为他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3小题)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
材料四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育(66%)。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3.4%)+科技和教育(66.6%)。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岳麓版必修Ⅲ教材
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A.洋务运动中 B.维新变法运动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京师同文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
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594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年接力留学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