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莘县俎店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份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熔化,后凝固
B . 先汽化,后液化
C . 先升华,后凝华
D . 先蒸发,后沸腾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B .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3、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 . 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B . 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 . 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
4、聊城市区各个街道都设置了共享单车停车区,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 . 小秦5分钟最快可骑行30km
C . 小秦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D .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5、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和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 . 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
B . 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
C . 甲的读数是36.5℃; 乙的读数是36.6℃
D . 以上读数都不对
6、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迅速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 . 50℃
B . 13℃
C . 40℃
D . 100℃
7、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
A .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 . 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 .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D . 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8、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 .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 .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对应点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 .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9、2017年11月,深圳北站也终于迎来“刷脸进站”的消息,新增了16台自助核验闸机,一名乘客可以在35秒内成功刷脸进站,效率比人工核验更高,每台自助验证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摄像机,当旅客进入“人脸识别区”,大概0.5m处时,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B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C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D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10、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结成冰质量变大了
B . 物理课本在北京和南京的质量是一样的
C . 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
D . 将铁块压成铁饼,质量减小了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
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2、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可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 甲图中看到远处景物的像是缩小的,作用类似凹透镜
C . 甲乙两图中的像都是虚像
D . 甲图中的像是可以成像于光屏上的
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小红得出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密度/kg•m﹣3 | 物质 | 密度/kg•m﹣3 |
水 | 1.0×103 | 冰 | 0.9×103 |
酒精 | 0.8×103 | 铝 | 2.7×103 |
水银 | 13.6×103 | 铜 | 8.9×103 |
A .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 . 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C . 100g酒精用去一半,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
D .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质量的3倍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小明同学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是18.35cm,数据中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3、小明在平静的湖边散步时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卷。水中的“云”是由于 形成的,水中的“鱼”是由于 形成的,它们都是 像(选填“虚”或“实”)。
4、身高为1.7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3米,人到像的距离是 米,镜中像的高度是 米,如果他后退1米,则此时他的像距离镜面 米,镜中的像高度是 米,如果他继续往后退,那么像的高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 (选填“a”、“b”或“c”),因为它们对光线有 作用,我们用这类透镜制成 (选填“近视镜”或“老花镜”)。
6、某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其中纵坐标m表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V表示液体的体积,装液体的空烧杯的质量是 g,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 图中m的值应为 g。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或面镜。
2、请画出图中两条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如图甲中,a、b、c为用天平测质量过程中的情境,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2)由图b可知,金属块的质量是 。
(3)将金属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后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金属块的密度是 。
(4)若在此实验中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值将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杨老师上课时拿了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如图1所示),引起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为此杨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1)李明在挑选透镜时,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2(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 (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李明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如图丙所示)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这一步应是 。
(3)如图3所示是李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5)实验中他不小心用纸把透镜下半部分遮住了,则他看到的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六、计算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是2018年10月23日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1)一辆汽车通过大桥的时间约为0.5h,则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则通过大桥的时间要用多少分钟?
2、有一瓶水(未装满),瓶里水的质量130g,瓶子的容积250m1,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把质量为10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直到放入第30块小石块后,水面刚好升到瓶口。求:
(1)乌鸦投入小石块的总质量?
(2)乌鸦投入小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密度为多少kg/m3?
3、有一只铁球,其质量为23.7kg,体积为4dm3 , 已知ρ铁=7.9×103kg/m3
(1)该铁球是空心球还是实心球;
(2)求这个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
(3)小华同学在此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铁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水=1.0×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