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共22小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杂交水稻问世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是组委会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

A . 原子弹、氢弹 B . 原子弹、导弹 C . 氢弹、导弹 D . 原子能、原子弹
4、2012年3月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钱学森》,真实再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祖国,成为“两弹一星”之父的传奇经历。下列有关钱学森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②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5、高二(五)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举办了一个“建国以来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展”,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两枚烟标,它们反映了( )

“70”烟标

 

“卫星”烟标

A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 .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D .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6、“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 )

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                 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                 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

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 ⑥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 . ③④⑥ B . ①②⑥ C . ②④⑤ D . ②④⑥
7、“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④
8、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 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 . 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9、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继“两弹一星”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是( )

A .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B . 青藏铁路的开通 C .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D .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10、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④
11、①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②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

③2013年6月20日,我国女航天员王亚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

④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12、某教材在“世界高科技”与“中国科技成就”两课内容中均有关于“神舟五号”的描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 . 中国航天技术特殊,独树一帜 B . 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大国 C . 中国航天技术超过了欧洲和美国 D . 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3、1979年5月,著名的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问中国,他惊奇地发现中国人正在种植一种前所未有的杂交水稻,跟美国原有高产常规水稻良种相比,产量还要高165.4%~180.3%,也就是说,其中产量最低的一个组合也比美国水稻高出1.65倍。美国人被惊得目瞪口呆,一齐把它们称为“东方魔稻”。把这种水稻培育成功并推广到全国的农业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徐光启
14、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

A .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 . 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 . 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 . 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15、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为他( )

A . 研制原子弹成功 B . 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 . 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 . 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16、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于1999年1月在杭州宣布,当今农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超级水稻的培育技术将由中国人率先攻破。这种杂交水稻亩产量超过800公斤,技术难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3—5年内将大面积推广生产,这是世界水稻育种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材料反映了( )

A .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更新发展 B . 科技发展导致农业商品化的提高 C . 技术革命催化了新的产业部门 D . 新技术革命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 .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D . 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18、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是( )

A . “863计划”的实施 B . “星火计划”的实施 C . “银河-Ⅰ号”的研制成功 D . “神舟五号”的研制成功
19、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A .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 .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 . 细胞学说的提出 D .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0、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 . 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 C . 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D . 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
21、2009年度诺贝尔生物学奖由美国三名科学家获得。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生物学领域就曾取得领先地位,它是( )

A . 依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B . 依靠基因技术合成胰岛素 C . 依靠杂交技术合成牛胰岛素 D . 依靠克隆技术合成胰岛素
22、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到10%,现在已达50%,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这说明( )

①我国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②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我国科技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3小题)

1、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

(2)你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材料二  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月7日早晨,正式进入200公里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四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

(2)“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

(3)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