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共22小题)

1、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曾发生过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在当时得到了下列哪位人物的支持(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2、在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东方跟西方的文明,邂逅了冲劲,繁荣这里,遇上安定;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盛”等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是邓小平理论中的(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改革开放战略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 “一国两制”构想
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 .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

A .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 . 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 . 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 . 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 .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 .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 .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6、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 .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 .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 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7、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话(  )

A . 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 . 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 .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 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8、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 . 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 . 深化了体制改革 C .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 冲破了思想樊篱
9、英国诺丁汉大学一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作者对“这个思想”的评价是(  )

①给中国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②为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形成  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10、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为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经济特区倡导者邓小平,大型展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深圳博物馆开幕。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深圳一下子又活了起来

②邓小平同志的“改革要快一些、步子要大一些”为这座年轻的城市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③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后,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

④30年过去了,不仅特区走出了试验田,而且带动沿海及全国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1、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下的新世界观,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邓小平“新的理论”主要指(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 “一国两制”理论 D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2、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③①②④
13、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  )


A . 积极促进国际合作 B . 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C .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D .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15、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


A .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B . 保持党的先进性 C .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 . 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16、下列政策最能体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是(  )

A .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B . 1995年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 部分省市决定取消农业税 D . 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17、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是( 


A . 科学发展观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确定的(  )

A . 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 .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 . 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 . 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六大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是(  )

A . 互不相关 B . 一脉相承 C . 相互等同 D . 互相对立
2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 .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1、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个代表”成为高频词汇


A . ③②①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①④
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或建设有重大指导 ④它们之间依次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在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


(3)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他们着重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2、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78年9月16日)》

(1)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A      ;B      ;C      ;D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

材料三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应怎样完整表述?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