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 . 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 . 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3、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4、历史学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6、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 . 选举制 B . 投票制 C . 世袭制 D . 禅让制
7、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
A . 铁农具和马耕 B . 青铜器和牛耕 C . 木农具和牛耕 D . 铁农具和牛耕
9、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    )
A . 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B . 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C . 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 D .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0、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 . 巨鹿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楚汉之争 D . 城濮之战
1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启建立了夏朝 B . 汤灭夏建立商朝 C . 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 D .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2、“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
A . 历史传说 B . 真人真事 C . 亲身经历 D . 考古发现
13、《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魏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朝
14、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氏族公社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应该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15、《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文中“尝百草”的是(   )
A . 黄帝 B . C . 炎帝 D .
16、下图中,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1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
A . 太尉 B . 廷尉 C . 丞相 D . 御史大夫
18、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千秋万代世袭帝位,但秦朝最后却短命而亡。下列不属于秦朝灭亡原因的是( )
A . 赋税沉重 B . 刑法残酷 C . 二世昏庸无道 D . 统一文字与货币
19、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 西周、春秋 B . 春秋、战国 C . 东周、西周 D . 西周、东周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

材料二: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主要收集在哪部著作里?
(2)图二中人物的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被谁继承和发展?

(思想的实践运用)

(3)韩非是哪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历代统治者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很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

——百度百科

材料二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 “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四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管理的?
(3)材料三中“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王扫六合”之后创立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4)材料四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影响?
3、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该文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思想文化的繁华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中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指的是秦朝推行的哪一项措施?以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4、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片_x0020_100013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14

材料三

图片_x0020_100015

材料四

图片_x0020_100016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他的变法措施中对秦国封建制的确立和巩固起了关键作用的又是哪一项?
(3)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叫什么?它的修建有何意义?
(4)材料四是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请问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