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 . 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 . 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 . 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2、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 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 . 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 . 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一定不能形成原子 B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4、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溶液变红色的是(  )
A . NaCl溶液    B . 澄清石灰水    C . 稀盐酸    D . KNO3 溶液
5、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
A . 颜色改变    B . 温度升高    C . 碱性减弱    D . 质量增加
6、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 B . C . D .
7、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
A . 锌粒 B . 氯化钡溶液 C . 紫色石蕊溶液 D . 氢氧化钠溶液
8、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9、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 pH 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名称

鸡蛋清

牛奶

葡萄汁

苹果汁

pH 范围

7.6~8.0

6.3~6.6

3.5~4.5

2.9~3.3

A . 鸡蛋清 B . 牛奶 C . 葡萄汁 D . 苹果汁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B . 20℃时,50g水中溶解了15g的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C . 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D .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1、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 . 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 用pH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1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 . 氢离子 B . 钠离子 C . 氧离子 D . 氢氧根离子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 用盐酸除去铁锈 B . 用碳酸氢钠做发酵粉 C . 用干冰人工降雨 D . 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14、在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15、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海水制“碱” B .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 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16、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
A . 澄清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 B .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C . 盐酸与纯碱溶液 D . 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17、下列关于海水制镁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直接蒸发海水得到氯化镁 B . 电解氯化镁溶液 C . 制得的镁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材料 D . 只涉及到了复分解反应
18、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以饱和食盐水、 为原料,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生产工艺中 可以循环利用 B .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 C .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 .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使二氧化碳的吸收
19、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盛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A . A    B . B    C . C    D . D
2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见下面如图所示,“ ”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下面选项中,不能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图片_x0020_185649441

选项

A

B

NaOH

NaCl

C

C

CO

D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下列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 .     MgO   都属于氧化物 B .      都属于酸 C . NaOH   都属于碱 D . NaCl       都属于盐
2、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 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 ,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A .    B .     C .    D .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有六种物质:A纯碱B氢氧化钠C硫酸D碳酸钙E盐酸F熟石灰。请选择其中部分相应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1)人体胃液中的酸是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2、在宏观 微观 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信息连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即 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983529753

如图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实质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青岛三面环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获取、利用海洋资源。

图片_x0020_2097089764

(1)海水淡化。

①采用如图1所示的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 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 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膜分离法的原理与滤纸过滤原理类似

B、膜分离法还可以浓缩海水中的盐类物质

C、膜分离法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膜分离法的目的是除去海水中的不溶物

②下列方法中也可用于淡化海水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滤法    

B、沉淀      

C、多级闪急蒸馏法        

D、分解法

(2)粗盐提纯。

①如图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流程图,其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操作Ⅱ的名称是      ,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图片_x0020_1594091673

②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 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怍:①加入过量的 溶液;②加入过量的 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过滤;⑥蒸发结晶。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①③②④⑤⑥

B、③②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其中操作 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的目的是      

(3)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2所示。

①海水制“碱”。在加压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海水制镁。工业生产中,步骤Ⅲ选用      作为沉淀剂,从海水中提取 ,经常步骤Ⅱ、Ⅲ、Ⅳ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      

五、实验题(共3小题)

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2133496010

(1)图1是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实验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各成分      不同,实现水与盐的分离。实验过程中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可对装置做的改进是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想要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可用的方法是       简述你的方案
(3)图3是甲同学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为了能进一步验证,乙同学提出可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重复甲同学的实验步骤,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的主题是: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

方法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      现象时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实验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      

方法 测定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c点时对应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图片_x0020_718584628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20g该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0g不和溶液,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要求填空。
(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填字母代号)。

烧杯     量筒    试管     蒸发皿

(2)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图片_x0020_1889231275

提示:①碳酸氢钠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②

若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3)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 ,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                              

六、推断题(共1小题)

1、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100013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白色沉淀C是      (填化学式,下相同)。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不含      ,不能确定的是      

七、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为了对废液进行处理再排放,需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于是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空格内容。

图片_x0020_1654949564

(查阅资料) 溶液呈中性。

(1)(提出猜想)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猜想4; 和NaOH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锌粒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请写出方案一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思与评价)

①小昊同学认为上述方案      不合理,理由是      

②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