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5.22文学、史学与宗教课时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 )
A . 孟子
B . 司马迁
C . 孔子
D . 屈原
2、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商鞅变法提供丰富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3、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 . 孔子
B . 司马迁
C . 杜甫
D . 司马光
4、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
A . 以人物为中心
B . 以事件为中心
C . 以年代为中心
D . 以制度为中心
5、
下列史实,可以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了解的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④昭君出塞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6、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体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 . 《尚书》
B . 《春秋》
C . 《史记》
D . 《伤寒杂病论》
7、沈阳慈恩寺内的比丘坛是僧人讲经传戒的场所,坛后的藏经楼收藏“三藏”经典并供奉释迦牟尼像。与该寺院有关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道教
C . 基督教
D . 伊斯兰教
8、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 秦朝时期
B . 西汉时期
C . 魏晋时期
D . 隋唐时期
9、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A . 都是外来宗教
B . 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 . 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
D . 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材料二 “这部书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名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
(2)材料二中的这部书是什么?请写出这部书的写作范围和写作体例。
(3)请你对此人和此书作出评价。
(4)通过材料一的名言和材料二中的描述,你认为此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和作为史官所必备的素质?
2、识读下图,请回答:
(1)这两幅图片中的建筑物分别属于哪两种宗教?你能说出这两种宗教哪一个是外来宗教,哪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吗?
(2)请你分别说出这两种宗教在中国出现的时间。
(3)我国封建统治者一直提倡和扶植宗教,请你举一例说明并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4)宗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三、活动探究(共1小题)
1、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规定,把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作为法定节日。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诗篇,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请回答:
(1)我国为什么把端午节作为法定假日?
(2)北宋诗人张耒诗中“忠魂”指谁?
(3)根据他的生平和作品,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