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现代诗歌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 , , , 的新体诗。
①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②适应时代的要求
③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④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
二、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材料一)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但是,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人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
2016年 |
4.25本 |
4.25本 |
16.78分钟 |
12.07分钟 |
2017年 |
4.35本 |
1.42本 |
14.85分钟 |
16.64分钟 |
(材料三)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宁波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在宁波逐渐衰弱。 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材料四)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迷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政府和社会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社会关注。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①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里有个特别的雅号,即“四君子”。以花草树木比喻君子人格,在先秦时期典籍里屡见不鲜。《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看到兰花独开山谷,发出感叹说:“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这里以兰喻人,表达君子情怀和节操,说明早在中华文化蓬勃兴起的春秋战国,就已形成以自然景物比拟人品志向的“比德”传统。梅兰竹菊被称作“四君子”,正是这一传统延续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是君子文化深入人心的突出表现。梅兰竹菊成为历代诗人画家反复吟咏和描绘的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其形象体现着君子人格的高贵品性。
②梅在寒冬腊月绽放,它吸引人的往往不是娇艳的外表,而是凌霜傲雪、不畏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君子人格及君子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性格和气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以梅花凌寒送香,表现君子傲然不屈又芬芳袭人的魅力。“风雨送春归……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象征严酷环境下人所应有的君子品格,集刚健、坚毅、俏丽、希望于一身,这首《咏梅》将此意刻画得生动有力。
③兰生长于深山幽谷,终年长青,不因无人而不芳,其远离尘嚣、清丽高雅的气质,体现慎独自守,“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品格。“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画家徐渭借画兰明志,传达洁身自好,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志趣。中国人爱兰、种兰、咏兰、画兰,究其背后原因,无不隐含着通过兰花来寄情明志的文化动因。
④竹子中空有节的枝干、挺拔清逸的外形,被古代先贤作为君子风骨的象征而不断抒写。植物生长,经历雨雪风霜,多数折枝落叶,而竹却不改颜色,峭拔挺立。王徽之,爱竹如命,“何可一日无此君”是其名言。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典出于此。郑板桥一生以竹为伴,他的诗作在竹子劲节虚心的品性中,注入体恤民间疾苦情感,受到广泛称颂。
⑤菊于深秋开花,艳而不娇,既有傲霜不凋的气节,又有义让群芳的品德。陶渊明隐居山林,与菊为伴,不慕荣利,超然淡泊,吟咏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元稹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生动刻画了菊花兼具勇士与隐者的两种品格。“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洋溢着不向世俗低头和对独立人格不懈追求的精神。“菊本君子花,幽姿可相亲”,更是将菊花直接赋予“君子花”的美名,既揭示出菊花蕴藏的道德品性,也说明了人们喜爱菊花的缘由。
⑥除了“四君子”以外,在中华文化中,松树很早就作为“比德”的对象。《论语·子罕》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孔子家喻户晓的箴言。范仲淹歌吟青松:“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这表明,以松树作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根基。至于莲被视为君子之花,则源于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君子者也。”这里对莲花品性的独到评述及称其为“花之君子者”,千百年来得到人们广泛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
德国一家电视台提出高薪征集“十秒钟惊险镜头”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为此趋之若鹜 , 征集活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十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这个作品一时引起轰动,每个人都渴望一睹为快。几个星期后,获奖作品在电视播出。
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机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最初是等待、好奇或者议论纷纷,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无意中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是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的铁轨边上,丝毫未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许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迟到、矿工或误工一分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诉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开端:
高潮:
结局:
①人们为什么感到“好奇”?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立天下之正位。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六、字词书写(共1小题)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七、句子默写(共1小题)
①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②试问卷帘人, 。(李清照《如梦令》)
③西北望长安, 。(辛弃疾《菩萨蛮》)
④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⑤转朱阁, 。(苏轼《水调歌头》)
⑥……虽是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鲁迅《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⑦也不止像泉源, ;(舒婷《致橡树》)
①不积跬步, 。
②下面这幅悼念鲁迅的挽联,巧妙地嵌入了鲁迅作品(集)的名称。请写出来。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泪雨,文坛从此感 !
八、命题作文(共1小题)
请以“回味无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